首页 资讯 艺术 修身 健康 民族 国学 图片 视频 爱国 手机版
茶道 中医 茶道 服饰 戏曲 饮食 体育

日本茶道源自中国宋代

来源:腾讯文化 作者:腾讯文化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1-18
摘要:崔莹 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这是唐代名僧皎然的一首茶诗。它被收进了最近出版的一本有趣的书《茶在中国的宗教与文化史》(Tea in China:A Religious and

崔莹

“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这是唐代名僧皎然的一首茶诗。它被收进了最近出版的一本有趣的书——《茶在中国的宗教与文化史》(Tea in China:A Religious and Cultural History)。这也是第一本从宗教文化角度研究中国茶叶史的英文书。作者是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宗教系主任、佛教和道教研究学者贝剑铭(James Benn)。

针对这本书,近日,腾讯文化对贝剑铭进行了电话采访。以下为采访内容。

茶主要与中国的佛教有关

腾讯文化:是什么促使你写了这样一本特别的书?

贝剑铭:我对研究与宗教有关的渐变文化现象感兴趣,中国的茶恰好是这样一个案例。

许多中国文人雅士研究过茶,日本也有很多相关文献,但很少有人将它们整合在一起,很少有人研究中国的茶文化如何因佛教而盛行,陆羽的《茶经》和佛教有什么关系,唐诗和佛教、茶文化又有什么关系……我的书就将这些诗歌、轶事、宗教文献结合,讲一个新的故事。

腾讯文化:你在书中指出,茶是一种宗教、文化商品。对此应该如何理解?

贝剑铭:茶不仅是日常消费品,也被赋予社会文化含义。它被认为是精神上“超凡脱俗”的象征,具有文化和宗教的特征。因此,我不是从经济、农业角度研究茶,而是从宗教和文化的角度研究茶。

腾讯文化:公元前6至5世纪,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后来,佛教从西域传入中国。佛教与茶文化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贝剑铭:在中国,茶文化在公元8世纪开始盛行。可以肯定的是,茶文化是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我在书中明确指出,佛教传到中国前,茶只在中国很小的范围内流通,供少数人消费。正是在佛教的带动下,茶成为中国最主要的饮品。

腾讯文化:在印度,佛教与茶似乎没有这么紧密的关联。

贝剑铭:佛教在印度诞生时,印度本地还没有茶。佛经中没有提到过茶。直到18世纪晚期,英国人才将中国茶带入印度,少量茶籽由中国传至印度种植。

茶主要是和中国的佛教产生关系,和印度佛教没有关系。

唐代僧侣推广了茶

宋徽宗赵佶《文会图》局部(北宋)。赵佶一生嗜茶成癖,常在宫廷以茶宴请群臣、文人,有时还亲自动手烹茗

腾讯文化:你在书中指出,佛教僧侣在人们从饮酒到饮茶的转变过程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这是怎样的一个过程?

贝剑铭:佛教禁止饮酒,但佛教传入中国时,酒文化在中国盛行:宗教仪式用酒,文人聚会喝酒……佛教很难融入这个推崇酒文化的社会。僧侣们想改变这样的局面,然后发现可以以茶代酒,于是开始有意识地种茶、制茶,并向人们介绍茶。

茶本身的特质也促进了它的普及。唐代有很多超甜的水果,而茶有点苦涩,恰好可以平衡甜腻。此外,茶含咖啡因,可以提神醒脑,这让它尤其受到诗人的喜爱,开始被广泛传播。

腾讯文化:具体来说,唐代僧侣是如何推广茶的?

贝剑铭:在唐代,僧侣首先将茶介绍给文人墨客。这和佛教的关系网有关:唐代皇帝、贵族和身居要职的文人大都信佛,常向寺院捐赠。僧侣和文人私交好的话,也会一起喝茶。

当时僧侣和文人容易走近,原因之一是有共同话题。唐朝的科举内容不像明朝那样以儒家思想为主,很多文人了解佛教思想,也愿意和僧侣交流。他们会一起练习书法,吟诗喝茶,也会彼此交换礼物,比如茶。

僧侣在茶具的发展上也起了重要作用,宜兴的陶制茶具就是明代僧侣发明的。在唐代和宋代,人们喝茶主要是喝研末煎煮后的茶粉,用的是盏和碗,而明代直接用沸水冲泡茶叶,盏和碗不再适用。作为茶的积极推广者,可以推测,僧侣们随后也革新了茶具。

腾讯文化:佛寺自制茶叶有什么优势?

贝剑铭:茶适合种在山上,而中国的佛寺和道观往往在山里,周围一般有小溪或小河,便于灌溉。种茶劳动量不大,主要需要人工采茶,而寺院聚集了很多居士、信徒,可以从事这些体力活。茶的制作也不需要太多投入,一个很小的工作坊就够了。

这些寺院通常会应文人墨客之需,种一些稀有的茶卖个高价,或者用茶换取昂贵的礼物。

腾讯文化:但现在很难在佛寺找到茶作坊的遗迹,为什么?

贝剑铭:我也没有看到任何和佛寺有关的茶作坊遗迹,大概因为它们是树林里的小木屋,而不是坚实的石头建筑,容易消失。19世纪之后,茶的种植和贸易情况变化很大,这也影响了寺院和茶的关系。

陆羽将书大胆起名《茶经》

腾讯文化:你说唐代和明代是茶文化的高峰,在这背后有什么社会原因?

贝剑铭:唐代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和文化都产生了巨变:人口从长江以北向以南迁徙,茶的主产区——江南人口骤增。种茶业迅速发展,农夫开始在不适合种庄稼的田里种茶。人工运河让运输更便利,驿递制度更加完善……政府还颁布了一系列茶政茶法,促进茶叶贸易。可以说,商业化、城市化、纸币的诞生、长途运输的发展,都成为茶在中国得以推广的条件。

公元760年-780年,中国人喝茶的习惯从南方蔓延到整个中国,人们对茶的热爱几乎达到狂热,喝茶成为唐代时尚。茶文化随之盛行,出现了大量和茶有关的唐诗,陆羽的《茶经》也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到了明代,品茶日益成为文人雅士品位和身份的象征。明代文人大都是科举考试的佼佼者,他们通过书画鉴赏和品茶,表现自身才华,突显自己的精致生活。

腾讯文化:说到《茶经》,被称为“茶圣”的陆羽对中国茶文化有什么贡献?

贝剑铭:陆羽的《茶经》几乎涉及关于茶的所有知识:茶的历史、功能、种类,如何鉴赏……这是一本非常完整精确的指南,可以让你从对茶一无所知到收获颇丰。作者文笔很好,用清晰明了的文字将对茶的热情成功传达出去。他给书起名《茶经》,这是很大胆的一件事,但人们马上就接受了。

陆羽本人也有佛教背景。他小时候被僧侣收养,并和当时的名僧有来往。尽管在《茶经》中,他的宗教信仰并不明显,但事实就是如此。

腾讯文化:唐诗也影响了人们对茶的态度?

贝剑铭:可以将茶和酒做个对比。到唐朝,酒文化已经源远流长,根深蒂固,很多诗歌赞美饮酒、醉酒的乐趣。但当时茶依然是比较新的饮品,需要有人去挖掘茶的文化价值。

唐代是诗歌的黄金时代,文人经常以诗赠答酬和。诗人喜欢新挑战,围绕“茶”这个新主题进行各种创作。唐诗和茶结合,自发形成“文化工程”,推广了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受到全球化贸易冲击

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唐)。画面有5位人物,中间坐着的和尚即辨才,对面为萧翼,左下有二人煮茶。炉上置一锅,水已煮沸,茶末刚刚放入,老仆人手持茶夹欲搅动茶汤,童子弯腰手持茶托盘,小心翼翼地准备分茶

腾讯文化:和佛教相比,道教对茶的影响有何不同?

贝剑铭:最大的区别是,佛寺具有更强的影响力,规模更大,成员更多,更擅长组织劳动力,他们也把种茶当生意来经营。道观种茶的能力和规模相对较弱。

腾讯文化:荣西禅师是日本茶道的“茶祖”,他的《喫茶养生记》是日本第一本茶书专著。他来中国学习禅道,并将茶带到日本培植。日本文化对茶的认知和中国的有何差异?

贝剑铭:在《喫茶养生记》中,荣西禅师主要推崇茶对人体健康的作用。他写这本书时,日本瘟疫盛行,人们迫切需要特效药。他认为日本饮食中缺少这样的重要成分,把茶带到了日本。

荣西禅师也提到茶的宗教意义,但他主要把茶当药来推广。日本的茶文化中至今仍有中国宋代茶文化的影子:用小刷子搅拌冲泡的茶粉,直到生出大量泡沫,然后把它们分别倾入碗中。这样喝非常苦。

在日本,人们很注重保护茶文化,并将其视为日本文化的精髓。日本有很多茶道大师表演茶道仪式,茶的品鉴文化依然盛行。

腾讯文化:中国传统的茶文化在后来有什么变迁?

贝剑铭:中国的茶文化深受全球茶叶贸易的影响,尤其是到清朝,因为经济全球化,茶的市场需求猛增,产量随之增大。一旦茶叶成为全球流通的商品大量出口,中国茶叶的种植和贸易模式就变了,茶文化、茶道思想也就大受冲击了。

责任编辑:
首页 | 资讯 | 艺术 | 修身 | 健康 | 民族 | 国学 | 图片 | 视频 | 爱国
中华传统文化网 鲁ICP备16009085号-5 鲁ICP备16009085号-2 公网安备 37010302000620 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鲁网文[2022]3054-086号 |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2022)0000201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审核人员 鲁[2022]3701068号、鲁[2022]370109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络编辑资格合格证(2014)第0254号
山东省网络文化内容审核人员证书 文审字 鲁[2017]0001号
Copyright © 2016-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