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淄川区罗村镇东官庄村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讲堂里,区委党校讲师、省级百姓宣讲员田小鸥正在向百姓宣讲乡村振兴与村庄文明。 |
淄川:思想滋润细无声TF3法治山东网
5月29日,淄川区罗村镇东官庄村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讲堂里,区委党校讲师、省级百姓宣讲员田小鸥正在向百姓宣讲乡村振兴与村庄文明。“利用基层讲堂,因镇因村制宜,从百姓求知的视角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思想滋润百姓心灵。”淄川区委书记李新胜说。
今年以来,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整合基层各类宣传思想文化阵地,普遍建设“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着力打通宣传教育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区已有82个村居建立了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招募志愿者教师352名。
百姓所需 就是我们所传
新时代、新思想、新要求,在乡村振兴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进程中,百姓需要什么?
淄川区问需于民,确定了“传思想、习行动,传道德、习感恩,传政策、习富路,传法律、习行为,传科技、习技术,传文化、习活动”的“六传六习”工作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重点,组织开展大学习。持续深化孝诚爱仁、家风村风行风“四德三风”建设,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惠民利民政策,解答民生政策疑惑,搭建理论宣讲大众化“绿色通道”。围绕赡养、农村土地承包等,对群众进行普法教育。向群众传习家庭养殖、农作物管理等知识,提高劳动技能,增强致富本领。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淄川思想云”“淄川文化云”建设,不断满足群众多元多样文化需求。
方式新颖 易于百姓接受
“讲堂传习”。充分整合基层党校、文化活动室、道德讲堂等场所,建立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定期开展宣讲。突出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实施“十百千”宣讲工程,组建了10个宣讲团,建设了100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站,开展了1000场以上宣讲活动。
“实践传习”。从方便群众的角度出发,深入田间地头、居民院落、企业园区等一线,面对面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今年3月,区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陈贵田直接深入龙泉镇韩庄村田间,就小麦管理现场讲解,现场百姓云集,称赞这种教学实在又管用。
“网络传习”。运用“互联网+”建设“淄川思想云”平台,开设新时代文明传习、民生政策宣讲等十几个栏目,通过手机等载体可以随时悦读。
“广播传习”。利用覆盖城乡的5000只农村有线广播小喇叭,开办“新时代文明传习之声”专栏,每天早中晚三次播音,群众在劳作中就接受了理论熏陶。
“文艺传习”。组织文艺志愿者编排快板、小品、相声、歌舞等曲艺作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习。82岁的区图书馆原馆长黄玉庆创作了208行的《乡村振兴话文明》快板,在全区广为传唱。
同时制定有课堂、有阵地、有队伍、有计划、有制度、有成效,进村居、进企业、进机关、进校园、进家庭、进网络“六有六进”工作标准。区里成立淄川区新时代文明传习志愿宣讲总队,下设思想、道德、政策、法律、科技、文化6支传习志愿宣讲支队。明确内容、时间、教师等,方便群众参与。“文明收获幸福,传习成就梦想!让百姓受益,才是根本。” 淄川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向坊说。
TF3法治山东网
(闫盛霆 李德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