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子先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学生的个人信息,然后冒充录取高校老师、教育部门工作人员等,骗取受害人信任。在此基础上,再以发放助学金、奖学金为由,要求受害人向指定账号转账,或者索要受害人银行卡账号、密码等信息,进而实施诈骗。
案例1:学生小王表示有人冒充学校老师打电话进行诈骗,电话中这名“老师”准确地说出了他的姓名学号,对方以给他转奖学金为由让小王先打3000元进账户,小王照做后便发现自己卡里的钱都不见了。
案例2:谈同学称其接到冒充学校老师的电话,对方以拟发奖学金为名,骗取其身份证号、银行卡、密码等信息,后其发现银行卡中被转走7000多元。
案例3:李同学接到一个自称是某大学教务处“老师”的电话,对方以结算奖学金为由,让其提供银行卡账号及短信验证码,后其发现卡内3000余元被转走。
另外还有诈骗分子打电话通知学生称十九大以来政策发生变化,已申请的贷款账户需要注销,需要按照对方说的程序进行操作,否则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某些不明真相的学生就这么被牵着鼻子走,最终被骗。
警方提醒:广大网友应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切勿向陌生人转账汇款。如果对资助政策有疑问,可以向老师或所在相关资助管理部门咨询。如发现被骗,应及时向警方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