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烟台市积极探索“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有效载体和模式,进一步满足了人民群众法律服务需求,推进了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
整合资源 转化载体EAf法治山东网
烟台市司法局深度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
法治山东网烟台讯(通讯员 烟司宣)近年来,烟台市积极探索“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有效载体和模式,进一步满足了人民群众法律服务需求,推进了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依托优质资源,发挥先行优势,迅速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无缝衔接和全面覆盖
从2014年开始,烟台市就在村居(社区)探索建立集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司法鉴定、人民调解和法律援助于一体的“法律管家”公共法律服务新模式,在村居(社区)建立“法律管家”工作室,将村(居)民法律事务一管到底,服务到家, 2016年底,已经实现了“法律管家”在全市村居(社区)网点的全覆盖。省里出台《关于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的实施意见》后,结合烟台“法律管家”特色,将“法律管家”成员中的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单列出来,对符合条件的,直接聘任为所服务村(社区)的法律顾问,第一时间实现了“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在形式上的全面覆盖。在组织架构上,村居(社区)法律顾问由 “法律管家”工作室统一调度,镇街司法所长对本区域内不同村居(社区)法律顾问开展的各项活动进行统筹,实现周边村居(社区)“法律顾问”资源共享,不留运转死角,为“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协调有序运转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二、紧扣重点任务,持续集中用力,切实提高“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针对“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面多线广事杂的特点,坚持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快速抓住完成工作任务的“牛鼻子”。一是围绕省里确定的目标任务,明确了2017年实现网络覆盖、2018年实现完善机制两个阶段“时间节点”要求,坚持拓展网点与规范管理紧密衔接,坚持全面覆盖与典型示范打造统筹推进,精准确定工作推进的“时间表”。二是围绕建立健全覆盖全市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精心制定好“法律管家”和“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这两个既一脉相承、又互为推进的 “两个层面”的规划计划,精准确定“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的“路线图”,在巩固推进“法律管家”工作成效的同时,更加快速高效的推进 “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三是突出抓好人员配备标准和监督考核 “两个方面”工作重点,精准确定“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的“任务书”,充分调动法律服务机构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保证“法律顾问”工作管用、有效、群众欢迎。
三、融入中心大局,做好结合文章,有力推动“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落地开花和纵向深入
坚持与时俱进,多方拓展,使“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与全市同期重点工作有机结合,取得“1+1>2”的增幅效果。结合全市律师行业正在开展的“党旗飘扬·法治先锋”创建活动,树推工作“先锋岗”,如组织党员律师定向法律援助海岛,打造“志愿服务先锋岗”,带动更多律师心系海岛、扎根海岛,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在偏远海岛的全面覆盖。组织开展党员律师“法律扶贫”活动,打造“法律扶贫先锋岗”,引导市直党员律师与长岛、昆嵛山森林保护区等偏远贫困村庄较多的县市区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在解决农村群众基本法律服务需求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帮助脱贫致富的新路子、新办法。结合为全市市级重点项目提供法律服务的 “法治护航五全服务”活动,推动服务领域和效能延伸,对担任涉及重点项目拆迁等工作的村(社区)法律顾问,凡是参与“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不积极不认真的,坚决予以排除,凡是认真参与的,纳入服务名录,推动热心公益的法律服务机构和法律服务人员拓展业务范围,进一步做大做强,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多领域发挥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