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阳市司法局立足于司法行政体制改革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积极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全力打造活力高效的海阳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
搭建平台 整合资源 主动作为5J5法治山东网
海阳市全力打造活力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
近年来,海阳市司法局立足于司法行政体制改革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积极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全力打造活力高效的海阳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一、搭建平台,打造功能健全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
海阳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占地900余平方米,于2016年10月建成并投入运行。中心分为综合服务、人民调解、法律服务、法治宣传教育四大功能板块。综合服务板块,在中心入口处的综合服务大厅,设立人民调解、公证、法律援助、律师服务等四个接待窗口,主要负责咨询服务、案件受理、分流转办、接待导办等工作,让办事群众一进中心大门,就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人民调解板块,由医疗、交通事故、物业、劳资4个专业调委会,老年人、农民工、青少年3个维权工作室和诉前调解、征地拆迁、普通民事纠纷3个调解工作室组成,对各类社会矛盾实行统一受理、分类梳理、专业调处,并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调解等各方面的力量,最大限度地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当地,让广大群众在矛盾纠纷化解过程中享受便捷、经济、公正和高效的法律服务。法律服务板块,主要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公证和律师服务。设立了公证业务大厅、“法律管家”工作室、律师会谈室和法律援助工作站,具体承办公证业务、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案件;设立了律师点援台,利用多媒体平台建立了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信息库,群众可以在点援台和信息库中查询了解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的相关信息。开通了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和网络信息化服务平台,群众可以随时通过热线平台和网络平台接受服务,满足法律需求。法治宣传教育板块,可以一次性接纳100余人参观。内容涉及领导人论法,中国法治发展史,禁毒教育,交通安全,拒绝邪教,文明交通,青少年法治教育,法德文化和法治活动剪影等。以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为主题,运用光、电、声、专题看板、多媒体展示等形式,宣传法律知识,传播法治道德文化,弘扬法治精神,推动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在全社会形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
二、优化配置,让一切资源优势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得到最大发挥
为了充分发挥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职能作用,海阳市司法局积极整合资源,优化配置,使各类法律服务资源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利用。一是将所有服务业务整合在一起,既方便了群众,又便于管理。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成后,海阳市司法局将所有法律服务事项全部集中到中心办理。包括将原来分散在局机关的医疗纠纷调委会、在市公安交警大队的交通事故纠纷调委会和在市民服务中心的公证处集中搬迁至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广大群众可进一个门,办完所有事,并且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二是合理选人用人,既有利于工作,又为退休老干部发挥余热提供了平台。按照懂法律、懂政策、懂专业,会做群众工作的要求,采取专、兼职相结合的办法,在为人公道正派、热心调解工作的退休法官、检察官、公安干警和医学专家中聘请了12名人民调解员,分别安排在医疗纠纷、交通事故等专业性调委会从事调解工作。这些退休老干部,多数长期在政法部门工作,到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从事调解工作后,凭借丰富的法律知识和工作经验,使绝大多数矛盾纠纷迎刃而解。检察院退休干部李凤国,去年以来成功调解医疗纠纷30余起,没有发生一起因医疗纠纷导致的上访案件。去年底,李凤国被评为海阳市道德模范,医调委的事迹也被烟台市级媒体广泛报道。人大常委高晓东,是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特邀调解员。他担任过信访局长、老干局长,同时还具有律师资格,十分善于做群众工作。日常工作中,无论哪个专业调委会遇到棘手的问题,他都会应邀而至,最终赢得当事人的信任,使矛盾纠纷顺利、圆满地得到解决。三是让律师参与到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工作中来,既服务了群众,又增加了受理业务的机会。安排全市6家律师事务所44名律师轮流值班,在中心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代书合同、代书委托书、代理案件等法律事务,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去年以来,值班律师共代理法律事务79件,为群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1100余起。
三、主动作为,积极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为了充分发挥倾听民意、服务群众的职能,使广大群众享受到“一个大门进来,一个窗口接待、一揽子解决问题”的法律服务,海阳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主动作为,从建章立制和加强队伍建设入手,不断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一是建章立制,保证了中心的规范化运行。按照“靠制度规范,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思路,健全完善了首接负责、一次性告知等办事制度和律师值班、法律援助等管理制度,规范了学习和工作程序,顺畅了办事环节,严密了工作纪律,保证了中心工作的规范、高效运转。二是以人为本,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开展业务知识、政治理论、思想道德方面的集中学习培训,深入开展执业宗旨、职业道德、执业纪律、诚信教育,促使每位干部职工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改造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成为政治坚定、思想成熟、工作出色的法律服务专业人士,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好务、办好事。去年四、五月份,先后分批次组织全体工作人员赴莱州、平度、莒县、邹城、滕州等地考察学习,不仅使大家解放了思想,看到了差距,开阔了视野,学到了经验,还进一步激发了工作热情,增强了服务群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六月份,邀请专业讲师为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开展了一次政务文明礼仪培训,提升了大家对文明礼仪的认识,规范了服务用语和行为举止,为进一步提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服务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强化措施,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法律诉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开辟了快捷、畅通、高效的群众维权“绿色通道”,对接了“农民工法律服务窗口”,推出了“148热线连万家”。在工作流程上,简化手续,在服务重点上,突出老、弱、病、残、农民工讨薪及工伤纠纷,做到有求必应。去年以来,法律援助窗口共办理法律援助业务230余起,援助困难群众290余人,为弱势群体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在保证便捷高效服务群众的同时,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法律服务窗口工作人员积极参与法制培训、学法座谈、走进基层等活动,普及法律知识,促进法治宣传开展的广度和深度。去年七月份,中心相关工作人员来到海阳港务有限公司,为该公司和海阳市海事处中层以上干部举办了一次法律知识专题讲座,为公司避免经营风险开出了良方,为工作人员预防职务犯罪敲响了警钟。在海阳市棚户区改造工作中,公证处窗口充分发挥法律服务和预防纠纷的职能优势,全程参与,确保各环节的程序严谨和公平公正,为我市棚户区改造的顺利开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近一年来,共办理涉棚改项目现场监督公证17件,采购异地安置房源10155套,拆迁户继承公证、委托书公证1250余份。
(海阳市司法局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