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应急管理局以精准掌握重要节假日、企业复工关键时期企业带班领导、装置关键岗位人员到岗到位情况为目标,采集辖区内263家危化品生产和使用企业人员和装置数据,创新建设重大节日、重大活动期间企业人员在岗在位情况大数据分析系统,被应急管理部确定为全国唯一试点,有效规范停产复工安全监管,企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显著提升。 |
东营市应急管理局以精准掌握重要节假日、企业复工关键时期企业带班领导、装置关键岗位人员到岗到位情况为目标,采集辖区内263家危化品生产和使用企业人员和装置数据,创新建设重大节日、重大活动期间企业人员在岗在位情况大数据分析系统,被应急管理部确定为全国唯一试点,有效规范停产复工安全监管,企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显著提升。Jrn法治山东网
远程监控企业带班领导脱岗情况,倒逼企业落实负责人现场带班制度。设计开发微信打卡小程序,要求辖区内高危企业线上报备企业负责人值班计划,正常生产企业值班负责人每日打卡,停产企业值班负责人在重要节日和重大活动期间打卡。通过打卡定位和人脸比对数据分析,验证相关人员是否真实在岗履责。2022年10月3日,东营市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在巡查系统时发现,东营市某危化品生产企业存在领导带班打卡异常,系统将异常数据自动推送至县区应急管理部门,县区立即派员进行现场核实,核实发现该企业带班领导当日由于家中紧急情况离岗,未通知其他领导替班,在执行到岗值守制度方面不到位。该企业人员行为违反《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相关规定,应急部门责令企业限期改正,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国庆假期期间,东营市应急管理局共发现4家企业未按要求执行到岗带班值守,较端午节、中秋节期间企业数减少了23家、15家,重要节日期间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值班值守逐步规范。Jrn法治山东网
多渠道监测企业违规停产复工行为,规范企业停产复工安全管理。创新出台《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企业停工复工安全管理暂行办法》,规范报告程序和报告内容,通过对接山东省“电眼工程”电力监测数据,依据电力数据变化、复工报告等综合研判企业复工情况。要求企业在复工期间,复工装置关键岗位人员通过微信小程序进行到岗打卡,依据应急管理部“智慧大脑”三项岗位人员数据,校验分析关键岗位人员到岗、持证等情况,研判企业是否符合操作规程。2022年5月16日,东营某危化品生产企业通过系统报告1套加氢裂化联合装置拟于5月20日复工。5月20日,电力数据显示该企业用电量上升,该企业复工装置关键岗位人员进行了上班打卡,但打卡人数不满足复工装置最低操作人数9人要求,且该装置打卡人员中部分人员未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系统随即将该预警信息发送至镇街应急办。镇街应急办执法人员立即赴企业现场核查,发现该企业复工期间关键岗位人员未按规定到场,且存在关键岗位特殊作业人员未持证问题。该企业行为违反《安全生产法》相关规定,应急部门依法对该企业实施行政处罚。系统自5月份试运行上线以来,累计发现查处3家企业违规停产复工行为,为54家企业开展复工期间指导工作,有效规范了企业停产复工安全管理水平。Jrn法治山东网
实施分级分类预警和闭环处置,实施差异化监管执法。创新出台《东营市高危企业安全运行智能监管系统运行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建立企业负责人未到岗、疑似复工期间关键岗位未到场 、疑似复工未报备、疑似停工未报备等6类预警规则,并根据预警内容、预警频次、处置时限等信息,将达到相应标准预警的企业分成红、橙、黄、蓝四个风险等级,分别由市级、县区、镇街/园区应急管理部门和企业四个层级开展闭环处置。2022年9月20日,系统连续15天对东营某危化品生产企业刘某等多名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超期未复审报警,企业上升为橙色风险。系统按照分级推送规则向企业所属县区应急部门发送橙色风险警示。县区应急部门派员赴现场核实,发现该企业存在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的问题,执法人员按照《安全生产法》有关规定对企业给予行政处罚。系统自5月份上线试运行以来,累计产生红色风险企业4家、橙色风险企业5家、黄色风险企业8家,各级应急管理部门针对预警和风险提示开展针对性、差异化执法,查出违法行为257条,有效提升了高危企业安全生产监管水平。Jrn法治山东网
Jrn法治山东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