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艺术 修身 健康 民族 国学 图片 视频 爱国 手机版
相术 书画 工艺 文物 易学 风水 相术

闰月怎么算八字?

来源:未知 作者:传统文化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2-02
摘要:闰月出生八字如何计算 众所周知,农历算法和阳历算法存在差异,农历一年按十二个朔望月计算,只有三百五十四点四天,比阳历回归年少十点九天,为了防止有的年份出现 六月飞雪 的现象,协调阴历与阳历的季节关系。中国在春秋时代就采用十九年七闰月。即在十九
        闰月出生八字如何计算

    众所周知,农历算法和阳历算法存在差异,农历一年按十二个朔望月计算,只有三百五十四点四天,比阳历回归年少十点九天,为了防止有的年份出现“六月飞雪”的现象,协调阴历与阳历的季节关系。中国在春秋时代就采用“十九年七闰月”。即在十九个回归年(六千九百三十九点六天)中,农历要安插七个闰月,使农历的寒暑变化与公历的基本一致。

    而2012年,恰巧闰农历七月,这样便出现了两个七月。查阅称骨算命月骨重表,并没有说明闰月出生的人的骨重。称骨算命时,闰月出生的人如何计算呢,是应该用七月的0.9两,还是八月的1.5两呢?
都不是。闰月上半月出生的算作本月,下半月出生算作下月。

    如今年闰七月十四出生的,当七月算,为0.9两。
    闰月七月十六出生的,当八月算,为1.5两。

    注意,古人用时辰计时,一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小时。十二时辰中有一特殊的子时,夜晚11——01点,跨越两天,如果是夜晚11——12点出生的,当做第二天计算。
 
    闰月的八字怎么算

    在我国的阴历中规定,一年有12个月,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这样算起来一年一共有354天。而实际上阳历一年有365天,这样阴历年就会比阳历年少了10天左右,而且时间越久,偏差就越大(两年偏差20天左右,三年就会偏差30天左右)。偏差越来越大的后果就是直接导致季节倒置。比如说,我们一般是在冬天过春节的,但过了十几年之后,那就要在夏天过春节了。

    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所以在历法上就引进了“闰月”这个概念,就是每隔3年左右多设一个月来填补这偏差的天数,这样的话就能与阳历年的天数基本同步,就不会出现季节倒置的情况。所以逢有闰月的年份,一年就是13个月,这个不会有任何不良的影响,就好比你的手表每天快6分钟,那么10天之后是不是就快了1个小时,那你是不是得在10天之后把时间往回拨1个小时呢?你往回拨1个小时是为了让你的手表与实际时间同步,是为了更精确。同样,设闰月就是把时间往回拨1个月,要不然就会与真正的时间脱节,到时候就会出现季节倒置的情况了。 这就是闰月的由来。

    由于阴历年的天数与阳历年的天数有偏差,所以我们引进了“闰月”这个算法。那有没有一种计算方法能使阴历年的天数与阳历年的天数一直处于同步的状态呢?有的,那就是“节气”里的“节”。

    所谓节气,就是指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小寒、大寒,而“节气”分为“节”和“气”两种,“节”就是指立春、惊蛰、清明…小寒,“气”就是指雨水、春分、谷雨…大寒。一年有十二个节,正好与十二个月相对应,如果以“节”作为月份的话,那么就会与阳历年的天数同步,因为十二个节的天数正好是365天,不是354天。

    所以,我们只要以“节”作为“月”,就不会出现手表要往回拨的情况。学过八字的人都知道,我们排八字,实际上就是以“节”来作为真正的月份,这样排出来的八字才是准的。比如说,立春-惊蛰这段时间为寅月(即一月),惊蛰-清明这段时间为卯月(二月),清明-立夏这段时间为辰月(三月),立夏-芒种为巳月(四月),小暑为午月(五月),小暑-立秋为未月(六月)……大家只要翻看一下万年历或日历就知道,每一个“节”到来的时间都有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我们把节的到来称之为“交节”),比如说,2012年芒种的到来时间是2012年阳历6月5日14:50,2012年小暑的到来时间即交节时间为2012年阳历7月7日凌晨1:21……

    由此可见,就算遇到了闰月,“节”的到来时间也不会变,它都是有固定的交节时间的,所以对排八字根本没有影响,因为我们是以“节”来作为“月”的,是以“节”来排八字的,跟闰月无关。
 
责任编辑:

上一篇:摸骨相术

下一篇:“星相学”概述

首页 | 资讯 | 艺术 | 修身 | 健康 | 民族 | 国学 | 图片 | 视频 | 爱国
中华传统文化网 鲁ICP备16009085号-5 鲁ICP备16009085号-2 公网安备 37010302000620 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鲁网文[2022]3054-086号 |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2022)0000201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审核人员 鲁[2022]3701068号、鲁[2022]370109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络编辑资格合格证(2014)第0254号
山东省网络文化内容审核人员证书 文审字 鲁[2017]0001号
Copyright © 2016-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