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艺术 修身 健康 民族 国学 图片 视频 爱国 手机版
儒家 儒家 释家 道家 产业 历史 地理

平邑县:借力孔子学堂 走出社区矫正“德治教化”新路径

来源:中华传统文化网 作者:王春锋 人气: 发布时间:2022-06-08
摘要:平邑县按照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分类指导工作意见要求,在推进以“队建制”为重点的社区矫正集成改革基础上,充分发挥德治教化作用,在全国首创“孔子学堂+”教育帮扶新模式,创新“一体两翼三品牌”工作法,走出社区矫正“德治教化”新路径,促进社区矫正
         平邑县:借力孔子学堂 创新“一体两翼三品牌”工作法 走出社区矫正“德治教化”新路径
 
         平邑县按照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分类指导工作意见要求,在推进以“队建制”为重点的社区矫正集成改革基础上,充分发挥德治教化作用,在全国首创“孔子学堂+”教育帮扶新模式,创新“一体两翼三品牌”工作法,走出社区矫正“德治教化”新路径,促进社区矫正体系与传统文化教育体系深度融合,助力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
 
       一、以全国首家社区矫正机构孔子学堂为教育主体,构建矫正帮扶新平台
 
       一是成功创建开先河。紧密结合社区矫正教育改造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累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30余次,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丰厚传统文化内容支撑,力求教育理念与“孔子学堂”相契合。2022年4月,平邑县成功获批全国首家设立在社区矫正机构的“孔子学堂”,开创了依托“孔子学堂”品牌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提升社区矫正教育帮扶水平的先河。
 
        二是健全架构强阵地。成立“孔子学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平邑县社区矫正“孔子学堂”建设实施方案》《平邑县社区矫正“孔子学堂”工作清单》。依托社区矫正中心,打造了占地200平方米、可容纳100余人的学习场所。建立“修身立志”图书阅览室、“孝善”文化走廊、儒风讲习所,营造多角度、立体化的文化氛围。
 
       三是立足特色树精品。利用孔子文化研究院完备的课程体系和价值理念,将传统节日、“八礼四仪”、平邑“孝善”文化与德育帮扶巧妙结合,推出差异化传统理论课,精准施教,积极推进社区矫正领域传统国学教育体系的形成。同步录制视频课程200余学时,借助微信公众号、矫通APP等网络平台,实施网上授课,实现多路径、全方位社区教育帮扶。
 
        二、以公益联盟、帮扶基金为帮扶“两翼”,打造暖心帮扶新机制
 
       一方面,成立社区矫正教育帮扶社会公益联盟。充分利用社会公益力量富集优势,联合“心连心”义工联合会等县内12家公益组织,组建社区矫正教育帮扶社会公益联盟。开展“微光善行”行动,由志愿者带领矫正对象共做公益活动,助其修复社会关系,提升自律自信。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教育帮扶活动200余场次,覆盖400余名社区矫正对象、安置帮教人员。
 
        另一方面,建立社区矫正教育帮扶基金。出台《平邑县社区矫正教育帮扶基金使用管理办法》,严格申请、初审、复核、公示、发放五步“审批”机制,全过程公开透明,线上、线下同步公示,保障救助资金用的实、用的准、用的明,尽最大可能精准帮助社区矫正、安置帮教人员走出特殊困境。截至目前,已完成全县799名社区矫正对象生活情况摸排,初步筛选60名救助对象,建立动态帮扶数据库。
 
        三、以“正心”“护苗”“赋能”为创建品牌,绘就教育帮扶新图景
 
        一是创建社区矫正对象传统文化教育“正心”品牌。依托“孔子学堂”,推出传统教育“正心”课堂,放大传统文化育人塑人理念,引导社区矫正对象人员守规矩、知礼仪、懂感恩、明事理,培养价值认同感,达成社区矫正“改造人”“塑造人”的目标,实现矫正模式由“管”到“育”的转变,将社区矫正对象改造为守法公民。
 
        二是创建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亲情修复“护苗”品牌。成立“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基地”“家庭教育指导实践基地”,专题设置家庭关系修复课程,助推心理疏导与家庭教育指导有机融合,提升社区矫正人员重塑家庭关系、融入家庭环境能力,实现家庭教育和社区帮扶“1+1>2”的成效。
 
       三是创建适龄社区矫正对象职业教育“赋能”品牌。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对象、安置帮教人员技能培训的实施方案》,定期组织职业技能培训,与平邑县电子商务创业园、金银花产业园等40余处实训基地、25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以“造血式”帮扶铺好社区矫正对象回归社会之路。截至目前,开展各类课堂教学、场地实训20余场次,帮助40余人考取执业资格登记证书、300余人实现再就业。
 
       (王春锋)
责任编辑:翟娇娇
首页 | 资讯 | 艺术 | 修身 | 健康 | 民族 | 国学 | 图片 | 视频 | 爱国
中华传统文化网 鲁ICP备16009085号-5 鲁ICP备16009085号-2 公网安备 37010302000620 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鲁网文[2022]3054-086号 |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2022)0000201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审核人员 鲁[2022]3701068号、鲁[2022]370109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络编辑资格合格证(2014)第0254号
山东省网络文化内容审核人员证书 文审字 鲁[2017]0001号
Copyright © 2016-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