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让“非遗”成为童年的记忆——孟海镇以非遗小课堂推进文化社区建设
暑假里的孟海镇,处处洋溢着传统文化的鲜活气息。作为推进文化社区建设的重要举措,定陶区孟海镇依托非遗资源打造的“家门口非遗小课堂”,让泥塑、雷霆大鼓等古老技艺走进青少年生活。
7月30日,在定陶区孟海镇程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活动室里,志愿者程雨涛正在给村里的孩子们上泥塑课,10余个孩子紧紧地围拢在一起。程雨涛指尖的泥巴仿佛被赋予了生命,经他熟练地摆弄,转瞬间就成了一只威风凛凛的大公鸡。“泥塑讲究‘土随人意,意从土出’,就像咱村里的日子,得大家一起参与才热闹。”他的话逗得孩子们笑了起来。
随后,程雨涛从揉泥、捏形等基础手法开始,耐心细致地讲解,手把手地指导孩子们创作。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拿起黏土,小手不停地揉、捏、压、刻。
12岁的程俊硕正全神贯注地给手里的泥塑小猪“安耳朵”,他一边操作一边说:“以前暑假总在家里玩手机,现在村里开了泥塑课,我和小伙伴一起学、一起玩,特别开心!”
而不远处的牛屯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锣鼓声震得空气都在发烫。作为文化社区建设的核心阵地,这里正上演着“雷霆大鼓”的传承盛宴。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牛玉明一边讲解牛屯大鼓的历史,一边示范打鼓法,孩子们的眼睛里闪着跃跃欲试的光。
“这鼓不仅是乐器,更是咱村的文化名片,敲起来能聚人心!”牛玉明话音刚落,便开始手把手教孩子们握鼓槌、定站姿。
不到半小时,10余个孩子就能跟着节奏整齐击打,鼓点里混着稚嫩的欢呼声,成了社区里最动听的夏日序曲。
据悉,牛屯鼓乐始创于明朝万历年间,由牛氏先祖自编鼓谱,传承于牛姓后人至今,以牛皮大鼓为主,配以锣、铙、钹、镲,与大鼓一起穿插击打,形成独具魅力的鼓锣表演艺术。2006年11月,牛屯“雷霆大鼓”被列为菏泽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9月入选第二批省级非遗名录。
从摔泥时的欢笑声到击鼓时的呐喊声,非遗小课堂成了文化社区建设的“活载体”。
“暑假期间,我们以非遗小课堂为抓手推进文化社区建设,让孩子们在实实在在的体验中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也让孩子们度过一个丰富多彩的暑假。”定陶区孟海镇文化站站长叶斌说。
热点信息
-
暑假里的孟海镇,处处洋溢着传统文化的鲜活气息。作为推进文化社区建设的重要举措,定陶区孟海镇依托非遗资...
-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山东科技大学“绘梦千村,执笔新篇”乡村振兴实践团响应号召,于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