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郓城县:以“实”为笔 写好全环境立德树人新篇章
郓城县始终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实”字核心,将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融入校园、家庭、社会、网络等多元场景,通过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扎实举措,全方位滋养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青春之路保驾护航。
培根铸魂
夯“实”思想根基,写好“理想信念”篇
理想信念是青少年成长的精神支柱与“红色引擎”,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更需要思想的深度淬炼。一是理论宣讲入脑入心。今年以来,郓城县面向青少年群体开展理论宣讲160余场,覆盖12万余人次;推出“星火阅读”“红领巾爱祖国”等特色活动300余场,吸引11万余名青少年儿童参与;“万人同上一堂思政课”“红色故事诵读会”等一项项主题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引导未成年人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二是研学活动拓宽视野。打造“行走的思政课”研学品牌,创新开发“重走东进路”实景研学线;开辟“黄河生态+水浒文化”新研学线路,引导孩子们在“行走的课堂”中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知行合一
拓“实”成长沃土,写好“躬行实践”篇
实践是成长的沃土,在丰富的体验中更能感悟真知、提升素养。一是暑期活动丰富多样。在郓州街道东城社区的“消暑绘”活动现场,青少年们正专注地在扇面上描绘“大暑”节气图案。暑假期间,郓城县通过媒体发布“寻找小小拓印师”“小小急救员培训”“红色讲解员招募”“童心绘祖国”等面向青少年的系列活动,截至目前已吸引2000余名未成年人参与,帮助他们度过快乐、健康、有益的暑假。二是非遗文化浸润心灵。充分利用全县9项国家及省级非遗资源,常态化组织传统体育、戏曲、剪纸等非遗项目进校园、进社区,其中,“舞龙”“柳子戏”“大洪拳”等部分非遗项目已成为学校特色课,融入日常教学中。
启智润心
润“实”心田沃野,写好“心灵滋养”篇
郓城县从“心”出发,向“专”而行,提供实实在在的关爱,用心守护每一颗心灵。一是心理健康守护到位。依托全县校外心理健康辅导站及200余处校内心理咨询室,线上线下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组织百余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涵盖学生常见问题识别、科学疏导策略及危机干预等核心内容;在此基础上,构建“家校社医”多方联动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采用“专业指导+学校执行+家庭配合”模式,织就覆盖“学校—社会—医疗—家庭”的心理健康防护网。二是关爱帮扶温暖有力。充分发挥“小红扣”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作用,常态化开展家庭教育系列活动,目前累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20期,惠及2000余人次;组织500余名“爱心妈妈”开展暑期研学、阅读陪伴等活动20余次;通过视频号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累计观看量达15万人次。
固本清元
织“实”守护密网,写好“安全护航”篇
安全是成长的前提,郓城县在护航未成年人成长的道路上往实处着力,为青春远航筑牢坚实防线。一是校园周边环境持续优化。不断加强对校园周边书店、娱乐场所、烟酒彩票销售网点、食品店、文具店等商铺的排查整治力度,营造安全清朗的校园周边环境。二是防欺凌工作扎实推进。开展普法活动200余场,覆盖292所学校、20万人次师生家长,安装防欺凌公告牌283块,有效遏制欺凌苗头。三是网络安全常抓不懈。常态化开展网络文明周、网络安全周活动,通过主题班会、知识竞赛、公安入校讲座等形式,全面提升学生网络素养与安全防护意识。
郓城县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始终以“实”字贯穿始终,用坚实行动践行育人使命。今后,郓城县将继续深耕细作,锐意创新,推动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结出更丰硕的成果,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托举美好未来。
热点信息
-
应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邀请,8月14日至15日,教育部部长怀进鹏率团访问澳门。 怀进鹏与澳门特别行...
-
天津是曲艺之乡,对于传统艺术,天津的小孩儿从小就有“两下子”。近日,在天津市少工委办公室、天津市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