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艺术 修身 健康 民族 国学 图片 视频 爱国 手机版
戏曲 中医 茶道 服饰 戏曲 饮食 体育

济宁:多措并举齐发力 文化惠民暖人心

来源:济宁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作者:传统文化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2-19
摘要:日前,文化行业喜报传来,在2016年度群众满意度调查中,济宁市文化生活满意度高于全市各行业各领域平均值0.8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文化生活平均值1.22个百分点。2016年,济宁市文广新战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奋力拼搏、真抓实干,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成效显著、

    日前,文化行业喜报传来,在2016年度群众满意度调查中,济宁市文化生活满意度高于全市各行业各领域平均值0.8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文化生活平均值1.22个百分点。2016年,济宁市文广新战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奋力拼搏、真抓实干,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成效显著、亮点纷呈。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市文广新局在全市群众满意度测评和万名代表评机关活动中连续两年名列前茅,连续3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群众满意先进单位,全市群众文化获得感、满意度和幸福指数持续攀升。文化安民、文化乐民、文化富民,文化育民、文化惠民正扎扎实实的影响着群众的日常生活,改变着人们的精神面貌,引领培育着美好的品行道德。

   文化安民增广人们好去处。文化设施是基础保障,不断丰富群众业余生活。2016年济宁市着力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新增农村文化大院100处、农村文体小广场100处,补充更新农家书屋1200余家,大力开展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流通服务点建设,着力建设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目前全市152个镇街综合文化站全部达到国家三级以上标准,建成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4558处,农村文化广场5716处,农村文化大院5800个。一个个响亮的数字勾勒出一幅全民共建共享的文化繁荣图,城乡十五分钟文化圈已悄然形成,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原来这里是一口废坑塘,垃圾成堆,村民平常都绕着走;现在建起了广场,周边环境改变了,活动场地也有了,真是太好了。”说起村里文化休闲广场的大变样,鱼台县经济开发区七圣堂村73岁的仇凤祥老人略显激动。通过科学规划、加大投入、持续发力,“一村翠绿、一塘清水、一处广场、一院洁净”已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标配。文化设施的不断完善,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以前劳作一天后不是合黑睡觉就是打牌看电视,现在有空去农家书屋看看书、看看报,去文化广场健健身、跳跳舞,村庄美环境好、活动多人健康,比城里一点不差”村民普遍如是说。 据统计,依托文化广场,目前全市共建立“市民大舞台”“百姓大舞台”5425处,登记群众文化队伍6598支19.8万人,文化不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形而上”的抽象精神,正扎扎实实的转变成可感可知可抒发可体味的具象设施,让人们精神有所寄、心灵有所安。

  文化乐民舒展大众欢喜颜。文化活动是媒介桥梁,持续改善群众精神面貌。济宁市始终把开展文化活动作为文化惠民的抓手和突破口,牢牢握在手里、放在心上。2017年春节期间,全市共开展“山东省冬春文化惠民季优秀群众艺术作品汇演”、“儒乡鼓韵金唢呐”吹打乐汇演、“千年运河曲声扬”曲艺汇演等文化惠民活动230余场,让群众扎扎实实享受了一场精神方面的饕餮盛宴。“以前没机会、没途径也没意愿去体验这些文化活动,自打前两年在文化广场免费听戏后,俺就听出了滋味、听出了劲头、听出了精气神,现在只要有时间,文化活动俺基本场场不落”,“忠实粉丝”济宁华能电厂的李大爷说出了群众的心声。2016年济宁市先后开展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群文书画作品展、庆祝建党95周年演出周、第四届全民广场舞大赛等活动20000余场,开展“千场大戏进农村”近6000场、公益电影放映54000余场,“政府搭台、百姓听戏、激情广场大家唱”工程通过文化部验收,成为山东省仅有的四个国家级示范项目之一。这些惠民活动相辅相成、相互配合,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节假日周末相约听戏看演出成为朋友日常聚会的新方式和日常生活新常态,城乡群众正惬意享受着昂扬向上多姿多彩的美好生活。

  文化富民拓宽百姓就业路。文化产业是发展引擎,扎实推动百姓经济富足。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大力推进经济战略转型,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黄金产业,成为绝大多数地区“转方式、调结构”的首要选择。去年7月,依据自身文化资源优势,济宁市委市政府召开文化旅游强市建设大会,制定出台《济宁市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相关实施细则》《济宁市“互联网+文化产业”行动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作出把文化产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重大决策部署。市文广新局充分挖掘各县市区文化资源优势,着力开展 “一县一品”文化产业品牌创建活动和文化产业特色乡村评选工作,曲阜国学培训、梁山出版印刷、鱼台草柳编、嘉祥石雕等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品牌和特色产业小镇脱颖而出。做好文化创意产业扶持开发,在任城区薛口社区启动建设济宁文化大市场,扶持壮大高新区文化创意产业园,规划建设中德文化创意产业园,配合市委宣传部举办首届“创意济宁”文化产品设计大赛,进一步释放文化产业富民效应。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3个,省级13个,3个项目列入国家级文化产业项目库,文化产业经营单位2万余家。同时,建立完善“五位一体”非遗保护机制,加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建设力度,积极开展实施传统工艺振兴工程,非遗生产性企业规模、数量不断扩大,广泛吸纳人口就业能力不断提升。2016年,我市以传统工艺类项目为依托的企业和经营业户数量1825个,从业人员13万人。非遗活态传承理念深入人心,实现了非遗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和相互促进、有机统一。

  文化育民培树群众仁爱心。优秀传统文化是心灵源泉,不段滋生群众内生动力。习总书记视察济宁视察曲阜发表重要讲话以来,党和政府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达到一个顶峰和高峰,全国各地掀起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作为中华文化发祥地和儒家文化发源地,济宁的潜力在文化、优势在文化、未来在文化。如何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切实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民作用,让老百姓得到精神的富足和心灵的滋养成为人民的热切期盼和全市上下的高度共识。为此,济宁市全力落实省文化厅安排部署,将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公共文化有机衔接,创造性提出打造“儒学原乡·文化圣地”文化品牌的思路举措。在公共图书馆建设尼山书院,依托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大院打造乡村(社区)儒学讲堂,编辑出版了《乡村儒学读本》、研究制定了《儒学民间普及推广人才支持计划实施细则》,对乡村儒学讲师、讲堂示范点和优秀“儒学社团”进行评选表彰,广泛开展国学普及推广活动。敬亲奉养、侍疾善终的传统孝道文化,立德立功立言的传统立身文化,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的传统处事文化,通过尼山书院和乡村(社区)儒学讲堂这个无门槛零起点平台的授课展示,突破了文人学者的知识藩篱,在普通百姓中得到普及推广。目前济宁市公共图书馆全部建成尼山书院,开展活动900余场,乡村、社区儒学讲堂建成1058个,开展儒学活动14000余场。孝亲敬老、邻里和善已成为孔孟故里新农村的文明新风,干事创业、壮志凌云正成为文化济宁的城市精神。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推广济宁模式的示范带动效应日益凸显,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新闻《把传统文化传下去,让国学精粹活起来》,将济宁市乡村儒学讲堂、“图书馆+尼山书院”建设模式与发展成效作为作为山东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事例进行报道,引起强烈社会反响。济宁人正以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自强自立,在文化育人的征途中凯歌猛进,昂扬前行。

责任编辑:晓彤
首页 | 资讯 | 艺术 | 修身 | 健康 | 民族 | 国学 | 图片 | 视频 | 爱国
中华传统文化网 鲁ICP备16009085号-5 鲁ICP备16009085号-2 公网安备 37010302000620 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鲁网文[2022]3054-086号 |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2022)0000201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审核人员 鲁[2022]3701068号、鲁[2022]370109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络编辑资格合格证(2014)第0254号
山东省网络文化内容审核人员证书 文审字 鲁[2017]0001号
Copyright © 2016-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