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艺术 修身 健康 民族 国学 图片 视频 爱国 手机版
历史 儒家 释家 道家 产业 历史 地理

威海甲午沉舰遗址考古最新进展!

来源:中华传统文化网 作者:国家文物局 人气: 发布时间:2023-10-21
摘要:10月19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通报了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威海甲午沉舰遗址3项重要考古成果。
         10月19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通报了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威海甲午沉舰遗址3项重要考古成果。

         2017年以来,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等单位,在威海湾原北洋海军基地附近,通过水下考古调查结合造船档案和战争档案等研究,陆续发现定远、靖远、来远三舰,取得了重要收获。

        甲午沉舰系列考古工作探索总结了一套实践可行的近现代沉舰考古与保护工作方法,填补了中国海域近现代沉舰水下考古的空白。系列水下考古成果对于推进甲午战争研究、沉舰遗址原址保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生动的实物教材。

          定远舰遗址

         为探明威海湾内北洋海军沉舰状况,2017年至2020年,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和威海市博物馆联合组队,开展了山东威海清北洋水师沉舰水下考古调查项目。2017年10月至12月,考古队对威海湾进行物探扫测,发现水下疑点17处;2018年6月至8月,考古队选取上年度发现的13处水下疑点进行潜水探摸和试掘,确定3号疑点为北洋海军沉舰,并将之命名为“威海湾一号”沉舰;2019年、2020年的7~9月,考古队对“威海湾一号”沉舰进行两期水下考古调查,完成抽沙发掘面积近500平方米,揭露出原主炮、艏、艉的位置及残存情况,遗址被埋于泥下1~3米深,残骸散落分布,无船体遗存,遗物散落。历次考古提取出水大型铁甲(宽2600、高2832、厚305毫米,重18.7吨)、通风管、板材等舰体构件及子弹壳、炮弹引信、拉火、瓷碗等各类文物1761件/组,确定“威海湾一号”沉舰为北洋海军旗舰——定远舰。

        在2022年初公布的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威海湾北洋海军定远沉舰遗址成为全省唯一的“省级水下文物保护区”,并入选山东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定远舰遗址发掘出水了大量文物,充实了甲午战争研究实物资料,撬动近代海军史、甲午战争历史研究再上新台阶。同时,定远舰遗址是百年前甲午战争的实体见证,它的成功发掘将极大丰富总体国家安全观刘公岛教育培训基地的展陈和教学内容,以更震撼人心的方式激励广大社会民众回望历史,铭记教训,发愤图强。

         靖远舰遗址

         “靖远”舰遗址位于威海湾海军码头南约1.1公里处的海域内,为探明沉舰保存状况,2022年8~10月下旬,省水下考古中心联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和威海地方文博机构开展了“靖远”舰遗址考古调查工作。

        考古工作人员在沉舰舯、艏和艉部区域各开探沟一条,完成发掘面积400平方米,出水各类文物201件,出水的弹药、瓷质洗涮盆、锅炉耐火砖、舷窗框等文物与其姊妹舰“致远”舰遗址一致,其中两箱完整的哈乞开司37毫米炮弹和1枚210毫米口径的克虏伯炮弹为国内首次发现。通过以上关键出水文物并结合历史资料分析可基本确认该沉舰遗址点为清末北洋海军的“靖远”号巡洋舰。

         “靖远”舰遗址考古调查所得成果,对研究甲午海战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也为深入研究近现代沉舰遗址的保护工作建立了坚实的基础。该项目获评2022年度“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

         来远舰遗址

        来远舰是晚清北洋海军主力舰船,全长85米,排水量2900吨,1887年建成加入北洋海军。1895年2月甲午战争威海卫之战中,日军鱼雷艇偷袭来远舰,该舰中雷倾覆没于威海湾内。2023年,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联合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及地方相关文博机构,启动来远舰遗址水下考古调查项目。

         本次水下考古调查主要对沉舰遗址局部进行抽沙揭露,清理范围约300平方米,现确认来远舰已不存在完整舰体。目前出水文物500余件,主要分为武器(军刀、军号、弹药、引信、发火管等)、生活用品(钱币、烟斗、剃须刀等)、船体构件(装甲、舷窗等)三类。其中,出水刻有繁体楷书“来远”字样的铜勺一只,是来远舰身份的直接证明。

         通过本次调查,基本确认北洋海军来远舰沉没位置,出水一批重要文物,为甲午海战史和世界海军舰艇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考古实物资料。
责任编辑:翟娇娇
首页 | 资讯 | 艺术 | 修身 | 健康 | 民族 | 国学 | 图片 | 视频 | 爱国
中华传统文化网 鲁ICP备16009085号-5 鲁ICP备16009085号-2 公网安备 37010302000620 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鲁网文[2022]3054-086号 |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2022)0000201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审核人员 鲁[2022]3701068号、鲁[2022]370109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络编辑资格合格证(2014)第0254号
山东省网络文化内容审核人员证书 文审字 鲁[2017]0001号
Copyright © 2016-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