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山东财经大学:数智赋能教育革新 培养财经创新人才
山东财经大学秉承“财经特色、数智引领、产教融合”的理念,以“数智化、交叉化、实战化”为路径,通过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教学模式革新、产教深度融合,构建了以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多层次人才培育为架构、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格局、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形成了具有财经特色的多元化育人模式。
一、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找准数智时代人才培养方向
一是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入开展行业调研,紧密贴合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的趋势,增设“数据科学与财经人工智能”二级交叉学科博士点以及数字经济、电子信息等专业硕士学位点,强化“财经+技术”复合培养。成立前沿交叉学院,下设区域国别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以“前沿引领、交叉融合”理念培养复合型、创新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二是加强优势学科建设。实施《山东财经大学学科建设行动方案》和《应用经济学学科登峰计划》,构筑“筑峰—攀升—培优”梯次分明的学科和专业学位建设体系,学校在2025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实现较大进步。
二、数智赋能教学改革,激活财经教育创新活力
一是启动“421”行动计划。发布《人工智能时代新财经人才培养实施方案》,打造具有山东财经大学特色的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3.0版本。全面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全校增设人工智能导论通识课。开设“AI2经管研究生科研跃升系列课程”,围绕人工智能大模型提升经管学科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打造充分融入大数据、人工智能分析等特色鲜明的专业课程,助力研究生提升科研能力,拥抱人工智能时代。二是强化案例教学实践。作为教育部首批中国案例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依托单位、山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案例研究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化案例教学探索,获评教育部学位中心“案例研究典型成果”、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114篇案例入选中国专业学位等案例库。学校研究生在全国金融、财税、应用统计、工程管理等专业学位案例大赛、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等赛事活动中获多个奖项。
三、推动“双师”协同共育,贯通人才培养全链条
一是深入实施“双导师制”。全面推进财经专业导师团队合作,广泛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研究生指导工作,不断健全行业产业导师选聘制度,积极推进校内校外导师的合作、交流与资源共享,打造了一支专业产业协同、优势互补的导师队伍。学校联合山钢资本、鲁信集团、中泰证券等单位,搭建起行业产业导师交流平台,行业产业导师全程参与论文开题、论文答辩等各个环节,参与举办科研实践学术讲座,为学生带来新的行业动态和实践经验。二是联合企业实施定制化教学。学校与企业共同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如在金融科技、物流规划等方向开设基于真实产业需求的定制化课程,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行业实际需求,掌握实用的专业技能。校内导师则带领研究生深入行业企业,挖掘企业经营特色亮点,共同合作开发教学案例,实现“理论—实践—案例”闭环培养,培养了千余名交叉复合型财经专业人才。
四、发挥品牌示范引领作用,打造财经人才培养高地
一是强化品牌示范引领。夯实研究生培养基本功,制定《山东财经大学研究生“学术之星”评选办法》,开展两届评选工作,连续举办9届全国研究生学术节,举办国内高校财经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大赛,引导学生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经济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美丽中国等主题,自主撰写案例,积极展现新时代研究生风采。二是打造研究生创新实验班。开设“金融科技研究生创新实验班”“高级物流规划师研究生创新实验班”“证券事务代表实验班”等,通过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培训、顶岗实习等培养模式,培养金融科技、高级物流规划管理以及现代企业高级管理的卓越人才。学校研究生科研实践水平不断提升,近三年,学校研究生独立或与导师合作发表的论文被检索收录50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36项,获得省级研究生创新成果奖48项。
热点信息
-
7月7日至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黑龙江、吉林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
-
6月30日,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举行“为人民而歌——纪念王昆老师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深切缅怀这位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