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滨州市:多措并举加强清廉学校建设
滨州市锚定“校风清净、教风清正、学风清新”目标,将廉洁校园建设与管党治校、立德树人深度融合,努力构建“政治+制度+监督+文化”四位一体的清廉学校新生态。
一、坚持政治铸廉,筑牢根基强化引领
一是抓实学校政治建设。各学校党组织聚焦党风廉政建设,通过党组织会议“第一议题”开展专题学习,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常态化研讨《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等,筑牢党员干部“知敬畏、明底线”的思想根基。面向学校党组织书记、教师群体、学生群体开展“分层分类”廉政教育培训,推动廉洁教育与政治建设深度融合。二是筑牢廉洁教育根基。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廉洁文化深度融合,推动“崇廉尚洁”理念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思政课为载体,开设以廉洁为主题的教学专题,创新打造“情景式”廉政教育品牌,拓展廉洁育人实践空间。将廉洁教育案例、廉政故事融入课程设计,重点打造出6门思政“金课”,培育出一支“政治强、情怀深、自律严”的思政教师队伍,通过课堂主阵地传递清廉价值,让廉洁信仰扎根师生心灵。
三是创新思政育人模式。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推动廉洁教育资源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召开全市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暨心安学校建设推进会议,制定《关于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九大行动的意见》,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成立市级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中心,对大中小学各学段思政课教学目标、形式内容、方法途径等进行统一规划,推动了思政课建设的内涵式提升。
二、坚持制度管廉,推动权力规范运行
一是夯实党建统领机制。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清廉学校建设全过程各方面,确保清廉学校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二是完善民主决策体系。健全以学校章程为基础的办学治校制度体系,对全市中小学校“两规则”“一章程”运行情况开展督导调研,指导中小学校及时修订完善党组织会议、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并加强审核把关,确保“三重一大”事项依规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三是健全师德长效机制。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弘扬教育家精神,健全完善教师激励与约束机制,提升教书育人实效,制定印发《滨州市落实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实施方案》,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和清廉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健全完善教师爱岗敬业、学校严管厚爱、主管部门常态监管、各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关心支持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促进广大教师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
三、坚持监督护廉,织密织牢防控网络
一是深化职责权限监督。按照“兜底、打通、管用、落实”原则,将廉洁要求融入学校治理全过程。通过建立“廉洁风险动态排查机制”,在重点领域开展廉政教育专题培训,畅通师生监督渠道,推动廉洁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廉洁文化成为规范权力运行的“无形准绳”。二是创新监督考核办法。将清廉学校建设纳入学校党组织书记“全面从严治党述责述廉”重点内容,切实发挥考核“风向标”作用。用好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及时谈话提醒,对发现的违规违纪线索及时移交,形成有力震慑。
三是强化“关键少数”引领。以清廉机关建设为抓手,开展市教育局提升干部内生动力行动,全面推进以学明廉、以教育廉、以文养廉、以管促廉、以治强廉、以制固廉。强化党内监督,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建立廉政风险排查机制。通过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方式,提升干部队伍的政治素养,为清廉学校建设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四、坚持文化养廉,涵养校园廉洁文化
一是挖掘校园清廉底蕴。深入推进“廉洁书香 清风教育”品牌建设,挖掘范仲淹“忧乐”思想、渤海革命文化等资源,弘扬红色革命文化,打造绿色网络文化,推动廉洁教育有机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着力打造校园廉洁文化地标,引导师生崇廉敬廉践廉,形成浓厚的清廉校园氛围。二是推动家校联动助廉。积极创新家校沟通途径,加强家校沟通协作,完善教师全员家访制度,推进家长会、学校开放日、家长接待日、“两代表一委员”进校园常态化落实。强化家庭教育指导,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向同行,让好家风和好校风相得益彰。三是强化宣传示范引领。充分利用“三微一端”等各类校园媒体,积极开展廉洁文化宣传,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大宣传力度。
热点信息
-
7月11日,教育部举办“教育大讲堂”报告会,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
-
7月11日,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会见香港大学校长张翔一行,就深化高等教育交流与科研合作、推动香港高等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