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滨州:渤海名城势起 文明沾化风劲
近日,第十四届滨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文艺精品工程”作品公布。滨州市沾化区委宣传部选送的《煮海》《今夕何夕》两部渔鼓戏、《一说滨州就想起你》等四首歌曲以及图书《血色晚霞》等七部作品上榜。
2025年以来,沾化区聚焦“文明沾化、渤海名城”建设,努力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构建起沾化精神文明建设的“四梁八柱”。近日,笔者深入沾化,探访当地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的生动实践。
文明培育:创作文艺精品唤醒文化的力量
2025年4月,《全省移风易俗工作案例选编》印发,沾化区委宣传部报送的《渔鼓声声唱新风移风易俗吹遍野》入选。
在沾化,一大批文艺精品接连涌现,持续擦亮冬枣文化、渔盐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品牌,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只要俺爹心满意,我刷卡扫码把钱掏……”日前,在沾化渔鼓戏剧团排练厅,演员正在排练渔鼓戏新作《老人心》。清脆悠扬的渔鼓声伴着欢快的唱词,一下子把人代入其中。
“留守老人期盼的是子女常回家看看,而非身后事的铺张。”主演道出了剧作主旨。此前该剧下乡试演场场爆满,今年经精心打磨,在全区438个行政村巡演。
入选第十四届滨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文艺精品工程”的沾化渔鼓戏《煮海》,通过挖掘沾化历史,讲述革命故事和奋斗精神;《今夕何夕》则倡导讲好家风家教故事。另有不同题材的渔鼓戏,推动文明乡风建设。比如,塑造古代廉吏形象的《郑板桥》,以及倡导破陋习树新风的《老邪上任》《村里有个烂筐子》《如此孝顺》《闹婚》《图啥》《好亲家》等。其中,讲述“零彩礼”故事的渔鼓戏电影《枣乡喜事》还入选了中宣部“文明实践我行动,电影文化进万家”新春公益展映活动。
沾化区创新开展“滨州色彩·艺说沾化·风物写起来”系列活动,连续举办乡村振兴主题歌曲创作、“山乡巨变”文学创作、“新八景”写生创作等系列重大文化活动,创作出万余件“文艺符号”,其中不乏精品:音乐作品《村长外号叫“老邪”》被列入山东省音乐家协会重点扶持创作项目,由著名歌唱家阎维文演唱,并荣获第十三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渔鼓戏《老邪上任》一举摘得第十八届戏剧类“群星奖”,这是自戏剧类评奖改革以来,山东省第一次荣获该项奖项,填补了空白;美术作品《黄河谣》等获得泰山文艺奖;此外,还有长篇小说《枣儿香枣儿圆》等……“‘寻找美术符号·助力乡村振兴’主题活动助力出精品,培养骨干。”沾化区美协主席刘晨光说,在这样的活动中,沾化众多美术工作者获得与全国美术名家一起研讨、创作的机会,创作了许多精品,比如沾化“古八景”“新八景”“冬枣情”“滨海风光”等。滨州市政会议中心长廊、沾化党性教育基地展厅陈列的美术作品《黄河明珠 大美沾化》《枣乡长歌》也是在这期间创作出来的。沾化区文联连续四年获评全省“寻找美术符号·助力乡村振兴”组织工作先进单位。
文明实践:文化浸润养心智育
沾化城区富城路商铺林立。从今年4月起,这个寸土寸金的商圈悄然增添了一处占地300平方米的职工书屋。“社会效益优先,沾化区总工会收回原先出租的‘两元店’用房,引入第三方,开办起这家藏书万余册的书屋,让职工沐浴‘书香’。”日前,沾化区总工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李宪国介绍道。
午后,街面喧闹燥热,书屋却清凉宁静。阅读区屏风分隔出的独立空间陈列着儿童文学、经管、军事等各类图书;交流区特设阶梯座椅和彩色坐垫,供沙龙活动使用。“从中午12点开放至晚8点,常有家长带孩子来读书、学习。”工作人员刘佳文说。她翻动手机画面,展示书屋建立以来举办的主题阅读、文化沙龙、专家讲座等9场活动。这些活动吸引职工及子女300余人次参与。
职工书屋同时挂牌城市书房。在沾化,类似的城乡书房共有8处。
黄升镇堤圈村拥有全区最大的乡村书房,占地4000多平方米,藏书5万余册。入口处一本长4米、宽2米多的巨型《颜子家训》,需两人合力方能翻阅。该村家家喜文墨,仅乡村书房就展出村民书法作品2000余幅。该村探索出一条以礼孝家风涵养淳朴民风的乡村治理新路,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文明村”。
沾化区还“见缝插针”设置漂流书屋,让群众“抬腿就到、推门就进”。冯家镇驻地的晴雨书画社是一所私人培训机构,沾化图书馆在此设立藏书2000余册的漂流书屋,并定期更换书目,让参加培训的学生和接送孩子的家长都有书可读。
文明创建: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文明乡风建设,培育时代新风新貌,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进和睦家庭与和谐邻里建设。
结合文件精神,沾化区依托“两貌三新四要”干部队伍效能建设,将文明创建落细到民生实处。
盛夏,富源街道小房村村西,草木成荫,波光粼粼。这里有个“西山”,是利用沾利河的清淤土方堆积并绿化形成的,如今成为周边居民打卡地。
“西山”旁,小房村建起11座白墙黛瓦的敬老房,供村内低保户等群体居住。敬老房附近是孝善食堂,每周三次为老人提供免费午餐;不远处,村里新建了“人生记忆广场”,放置了爬行、学步、拄杖等人生七阶段的雕塑并附说明,启迪人们热爱生活、尊老爱幼。
“村子干净,大家就不舍得乱扔垃圾。村集体关爱老人,子女就不好意思对老人大声说话。”小房村党支部书记李云成说,村里建成公墓,红白理事会靠前服务,就没人大操大办,向上向善的民风自然就形成了。过去几年来,村子获评“省级文明村”“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坐到群众炕头,想到群众心头,干到群众点头”,在文明创建过程中,沾化注重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
走进下河乡刁家村“心安”超市,但见货架上摆放着电饭锅、电吹风等数百种商品,文明户来此采购,星级越高,折扣越大。超市一角,有“禾苗加油站”和“乡里乡亲开心桌”。在这个角落,孩子们可凭在学校获得的奖状兑换《城南旧事》《格林童话》等经典书籍和文具;大人可以说说“急难愁盼”,村干部、网格员、志愿者会第一时间响应解决。
郭芳是这家“心安”超市的筹建人,也是下河乡137名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服务队成员之一。服务队由101名机关干部、27名村党支部书记、9名乡直部门负责人构成,精准对接辖区5235户群众。几年来,该服务队在全乡推广“幸福人家”评星定级管理模式,同时收集各类意见建议1099条,为群众办实事425件,完成整修路边沟2000米、墙体粉刷2万平方米、建设休闲广场3处,完成飞线治理、乡村绿化等文明创建工作。
“干部逐户走访、逐户解难,优良的党风和工作作风能有效激活群众自治内生动力。”下河乡党委书记李冰说,“群众在生活上好起来,就会在精神上富起来、思想上立起来。”
夜幕降临,刁家村文体广场上,笑语欢声,秧歌舞起。
从文化供给到价值塑造,从文化创造到文明实践,一场贯通城市与乡村、联结物质与精神的文明画卷,正在沾化大地渐次展开。
热点信息
-
10月15日下午,青岛市社会主义学院(青岛中华文化学院)“国学进狱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讲座第三十...
-
10月13日,山东省图书馆党委和山东博物馆党委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联学活动,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