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合肥市包河区:传统文化润民心 激活文明治理双动能
今年以来,合肥市包河区书香社区传统文化公益课堂以“传统礼仪”“经典诵读”“非遗技艺” 为三大核心模块,通过沉浸式教学让居民在文化滋养中实现文明素养的悄然提升。
经典诵读 修身养性促和谐
在书香社区传统文化公益课堂上,专业老师从见面问候的拱手礼到家庭沟通的语气措辞,细致讲解传统礼仪中的 “敬” 与 “和”,通过学习,原本用命令式语气与孩子沟通的家长,开始尝试用 “请”“谢谢” 等礼貌用语,在单元楼内嬉戏、喧哗的青少年也不见了。社区书香宣讲团青少年分队更是发挥年龄优势,带着礼仪知识走进社区周边商业街和各居民楼栋。他们以打着欢快的小快板,向商户讲解诚信经营,向楼栋居民演示日常问候、邻里礼貌相处、文明养犬以及楼栋杂物堆积、高空抛物危害等,用生动活泼的方式让文明素养理念深入人心。如今,单元楼内的争吵声少了,互帮互助的暖心事多了,营造出了文明和谐的公共氛围。
经典诵读课堂则成为居民修身养性的精神空间。每周日上午,社区公益课堂里总能传来琅琅书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处世之道,让邻里之间多了一份换位思考;“君子成人之美” 的价值追求,促使居民主动关心身边困难群体。有居民在课后分享:“以前遇到邻里矛盾总想着争对错,现在明白‘和为贵’的道理,心态平和了,相处也更融洽了。” 此外,剪纸、书法、传统插花等非遗技艺课堂,让居民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审美魅力,不少居民从 “随手乱扔垃圾” 转变为 “主动维护公共环境”,从 “对公共事务漠不关心” 转变为 “爱护社区公共设施”,文明素养在文化熏陶中实现从 “被动要求” 到 “主动践行” 的转变。
随着社区传统文化公益课堂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小区内自发公益课堂也相继出现。几位在课堂中收获颇丰的居民,主动发挥自身特长,在小区休闲广场等公共空间开设 “迷你课堂”:有擅长书法的退休教师教孩子们写毛笔字,讲解汉字背后的文化故事;掌握传统剪纸技艺的志愿者,带着邻居们一起创作蕴含吉祥寓意的剪纸作品;熟悉传统节日习俗的居民,在端午、中秋等节日前夕,在社区民俗课堂里,教大家包粽子、做月饼,让传统文化在邻里间相传。这些自发公益课堂,不仅延伸了传统文化的传播触角,更让文明互助的氛围在社区中持续升温。
文化聚识 共治共享促升级
传统文化公益课堂不仅是文明素养的培育场,更是激活居民公共意识的 “催化剂”。课堂上,老师结合 “守望相助”“天下大同” 等传统理念,激发大家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居民自发组成书香宣讲团,在社区内开展传统节日科普、文明行为倡导等活动,通过编排通俗易懂的快板节目,在小区内巡回表演,引导居民主动关注社区治理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在他们的影响带动下,居民们自发组建社区“邻里见面会”议事协商组织,定期召开座谈会,围绕小区绿化提升、公共设施维护等议题建言献策。在最近的规范小区非机动车停放项目中,协商小组主动收集居民意见,与社区工作人员、物业反复沟通,既保留了小区内绿化带,又优化了非机动车停放方案,实现了 “居民需求” 与 “社区建设” 的精准对接。
如今,社区传统文化公益课堂已成为连接居民与社区的重要纽带。居民在文化学习中提升文明素养,在实践参与中强化公共意识,青少年积极参与文明宣传,自发公益课堂遍地开花,不仅让社区邻里关系更和谐,更推动社区治理从 “社区主导” 向 “居民共治” 转变,形成了 “文化育人、文明润心、共治共享” 的良好局面。
热点信息
-
10月25日,2025海丝文旅大展正在火热举行,“只此鄞州”主题展区表现亮眼,不仅多维呈现湖光山色、...
-
10月20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33个山东省非遗IP应用案例,蓬莱阁景区“‘非遗+旅游’深度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