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艺术 修身 健康 民族 国学 图片 视频 爱国 手机版
中医 中医 茶道 服饰 戏曲 饮食 体育

山东中医药大学:“四棒”接力,筑牢新生心理健康防线

来源:中华传统文化网 作者:山东中医药大学 人气: 发布时间:2023-10-19
摘要:今年山东中医药大学又迎来了4306名大一新生,为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学习方式和生活习惯的转变,有效预防适应性和发展性心理问题,学校站在“培育时代新人”的高度,力求扣好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粒扣子”,四棒接力,层层递进,着力培育心身健康、人格健全、

今年山东中医药大学又迎来了4306名大一新生,为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学习方式和生活习惯的转变,有效预防适应性和发展性心理问题,学校站在“培育时代新人”的高度,力求扣好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粒扣子”,四棒接力,层层递进,着力培育心身健康、人格健全、朝气蓬勃、富有梦想的新时代大学生。

第一棒:未见其人,先润其心。

8月初,在学校迎新系统设立“心理健康”专栏。一是放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简介。告知中心的服务内容和联系方式,让新生第一时间了解中心,在日后需要时联系中心,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注和关心。二是提供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指南。帮助新生提前熟悉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了解大学与高中的不同,及时调整心态、做好准备,迎接新的人生阶段。三是发放新生思想心理调查问卷。了解掌握学生学习、生活、人际、情绪等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关注心理健康,并结合入学后的心理普查结果,全面摸排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制定实施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第二棒:感恩初见,暖心守候。

报到当天,学校为每名新生发放《开启大学新生活——大学生心理健康手册》。一是提供心理健康小贴士。在角色转变、生活适应、学习适应和人际适应等方面引导学生正视、接纳面临环境变化时出现的心身不适,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让离家求学的孩子感受到来自学校的温暖包容。二是放置日程计划表。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充分利用时间,使生活规律而充实,减少焦虑和迷茫情绪。三是设置《大学生心理适应性自测量表》。为学生提供评估自身状况的工具手段,让他们关注到心理行为的变化,及时排解不良情绪、寻求帮助支持,有效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发展。

第三棒:携手同行,呵护成长。

入学后,全面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微信专栏、专题微课及课堂教学等途径,着力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一是开展“筑梦起航,守护成长”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围绕大学生活的新特点、新变化,从大学学习、睡眠质量、人际关系、恋爱心理、自我成长、挫折应对等方面,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及团体活动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尽快转变角色,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人际交往的艺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悦纳自我,以斗志昂扬的姿态开启大学生活。二是推广“润心赋能,护‘新’启航”系列微课、“新生通关宝典”系列推文。基于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需求,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鼓励学生关爱心灵,提高心理韧性,以坚韧不拔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三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切实提升心理素质,为顺利成长成才和适应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第四棒:聚焦“痛点”,赋能前行。

随着学习生活的深入,学生适应问题逐渐凸显,思念亲人、心理落差、宿舍矛盾等等。学校不断完善咨询服务体系,高质量解决学生心理困扰。一是广泛调研新生思想动态和心理状态。通过走访宿舍、谈心谈话、主题班会等形式,切实掌握学生的急难愁盼,全面摸排学生可能出现的心身不适。二是针对性开展“从‘新’出发,为心赋能”“与爱同行,因爱成长”等主题的团体辅导活动。一方面,让学生从体验、互动中发现问题、面对问题,重新审视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看到自己的优点、缺陷、资源与限制,从而积极开发自我,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另一方面,在群策群力中提高团体凝聚力和个体归属感。学生在团体中倾诉、释放,感受着来自同学、老师的包容与支持,从而增进对集体的认同感,建立互信互助关系,更快地融入、适应新环境、新生活。三是积极推广、及时响应个体心理咨询。广泛宣传学校心理咨询预约方式和流程,用专业、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帮助新生排解不良情绪、解除心理困扰、实现自我成长,致力于让心理中心成为每位山中医学子的心灵避风港。

责任编辑:翟娇娇
首页 | 资讯 | 艺术 | 修身 | 健康 | 民族 | 国学 | 图片 | 视频 | 爱国
中华传统文化网 鲁ICP备16009085号-5 鲁ICP备16009085号-2 公网安备 37010302000620 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鲁网文[2022]3054-086号 |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2022)0000201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审核人员 鲁[2022]3701068号、鲁[2022]370109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络编辑资格合格证(2014)第0254号
山东省网络文化内容审核人员证书 文审字 鲁[2017]0001号
Copyright © 2016-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