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艺术 修身 健康 民族 国学 图片 视频 爱国 手机版
资讯 资讯 跟主席学国学 活动 公告

山东工商学院:着力发挥协同优势 主动服务黄河战略

来源:中华传统文化网 作者:山东工商学院 人气: 发布时间:2022-12-27
摘要:山东工商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山东重要指示要求,落实省委省政府相关工作要求,紧密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优势,制定出台《山东工商学院主动服务黄河国家战略实施方案》《山东工商学院落

山东工商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山东重要指示要求,落实省委省政府相关工作要求,紧密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优势,制定出台《山东工商学院主动服务黄河国家战略实施方案》《山东工商学院落实“三个走在前”行动方案》,通过凝练科研方向、搭建合作平台、开展协同公关,将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职能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结合,助力山东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

一、打造智库联盟,助力构建西安-郑州-济南国家级黄河创新走廊

由学校刘冰教授牵头,经济学院和“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山东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联合申报的“黄河流域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智库联盟”获批山东省高等学校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特色项目。该联盟联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基地、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三江源生态文明与生态保护研究中心等省内外11家单位共同成立,围绕黄河流域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等重点问题展开研究,广泛开展与国内外黄河流域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重点研究基地合作,助力打造黄河生态文化经济带,构建西安-郑州-济南国家级黄河创新走廊,发挥“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引领作用,强化跨界区域合作,加快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二、推进强强联合,助力黄河流域绿色金融与低碳转型发展

学校联合西南财经大学、陕西黄金集团等成立黄河流域绿色金融与低碳转型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着力构建现代化、绿色化、数字化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使更多金融资源高效配置到黄河流域低碳转型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通过创新体制机制,研究和搭建沿黄流域绿色金融生态圈、低碳产业行业大型数据库群、绿色金融与低碳转型公共服务平台、低碳转型产业发展政策保障体系和沿黄跨域碳排放交易中心等,创建国内知名的沿黄流域绿色金融与低碳转型研究创新团队、高端智库及高端人才培养基地,走出一条绿色金融助推低碳转型,提高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创新模式。

三、促进学科交叉,助力黄河文化与生态保护数字智能技术升级

学校协同山东捷瑞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数字孪生水利解决方案”,并成功应用于山东水利数字孪生系统项目,取得良好效果。以此为基础,学校联合山东黄河河务局山东黄河信息中心等12家单位成立黄河文化与生态保护数字智能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组建黄河文化数字媒体研究院、生态环境监测研究院、虚拟现实研究院、数字孪生研究院、云计算研究院。以全新的体制机制,整合社会资源,开展信息产业管理创新与服务,制定《黄河文化与生态保护数字智能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试行)》《黄河文化与生态保护数字智能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岗位设置与人员聘用考核管理办法》《黄河文化与生态保护数字智能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转移,激发科研人员从事创新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四、实施跨域协同,助力半岛城市群一轴两区五极发挥龙头作用

学校以陶健教授为首的科研团队,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治理潜心钻研,脚步踏遍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等国家生态安全屏障重点区域。他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跨域协同治理机制研究”,研究解析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机理及其相对贡献,厘清了黄河流域上、中、下游从源头至入海口的全程耦合机理,构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治理机制,对山东省作为黄河国家战略中下游入海省份和经济发达省份的重点作用、角色定位和相应的实施机制,特别是对于如何形成山东半岛城市群在黄河流域一轴两区五极中的龙头作用提供决策支撑。

责任编辑:翟娇娇
首页 | 资讯 | 艺术 | 修身 | 健康 | 民族 | 国学 | 图片 | 视频 | 爱国
中华传统文化网 鲁ICP备16009085号-5 鲁ICP备16009085号-2 公网安备 37010302000620 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鲁网文[2022]3054-086号 |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2022)0000201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审核人员 鲁[2022]3701068号、鲁[2022]370109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络编辑资格合格证(2014)第0254号
山东省网络文化内容审核人员证书 文审字 鲁[2017]0001号
Copyright © 2016-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