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艺术 修身 健康 民族 国学 图片 视频 爱国 手机版
资讯 资讯 跟主席学国学 活动 公告

烟台市芝罘区: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 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来源:中华传统文化网 作者:芝罘区教体局 人气: 发布时间:2024-04-09
摘要:近年来,烟台市芝罘区全面启动集团化办学改革,以名优学校为依托,采用“名校+弱校、名校+新校”等模式,吸纳发展中学校、新建学校组建教育集团,实现强校更优、弱校变优、新校向优。目前,已组建教育集团10个,教科研共同体7个,教育集团(共同体)数量达到1

近年来,烟台市芝罘区全面启动集团化办学改革,以名优学校为依托,采用“名校+弱校、名校+新校”等模式,吸纳发展中学校、新建学校组建教育集团,实现强校更优、弱校变优、新校向优。目前,已组建教育集团10个,教科研共同体7个,教育集团(共同体)数量达到17个,中小学参与率达到100%,在办学改革工作过程中努力做到六个“贯彻始终”。

一、把强化组织领导贯彻始终

集团化办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民生工程,倍受社会、家长关注。烟台芝罘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把集团化办学改革作为办人民满意教育、提升群众教育获得感的重要抓手,列入政府重点工作和民生事项,先后3次召开区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工作,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调度集团化办学10余次。成立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的全区集团化办学工作领导小组,人社、财政、编办及属地街道等多部门联动,对方案制定、编制核算、资金保障等问题,专题研究、集中解决,为集团化办学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二、把建立长效机制贯彻始终

以制度、机制作保障,研究出台了《芝罘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等“一揽子”制度文件,对工作推进的责任落实、考评办法、教师交流、资源共享等,逐一明确、分解细化,确保科学规范、经得起实践检验。在此基础上,指导各教育集团建立“以党建为统领”的“1+N”工作运行机制,涵盖学校教育教学、队伍建设、学生培养、后勤保障等全领域、各环节,构建“以制度规范、以机制保障、以管理落实”的工作运转格局。

三、把工作创新发展贯彻始终

在借鉴外地经验基础上,综合考量全区实际,灵活采用三种办学模式。一是建立“融合型”集团。针对新建学校,按照“新建一所,就打造一所名校”定位,实行“一套班子、多个校区,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管理方式,实现优质学校教育理念、管理经验、师资队伍等的复制与迁移。二是建立“联盟型”集团。针对基础相对薄弱的学校,综合考量办学条件、师资配备、教学质量等方面因素,与优质学校组建联盟集团,通过“管理互通、师资互派、研训联动”等方式,实现成员学校间资源共享,促进共同进步。三是打造教科研“共同体”。共同体的显著优势是可以打破校际界限,实现学校教学、课堂、管理、师资等方面全方位、全流程的资源共享。目前,全区共组建荟峰、共翔、汇文等7个科研共同体,辐射学校64所,年开展研训、赛课等活动100余场次。养正科研共同体成为全市唯一一个省级学科类教研基地。

四、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贯彻始终

重点抓好“两支队伍”建设。一支是干部队伍。先后向集团成员校提拔交流校级领导20余名,调配12名核心校中层以上干部到薄弱学校,实现人才资源、管理经验的全域共享、无缝衔接。另一支是教师队伍。建立集团内教师常态交流机制,通过骨干教师直接调配、支教轮岗、青年教师培训等方式,统筹集团教师资源,培育教育集团的“自我造血”功能。先后向薄弱学校输送骨干教师40余名,开展名师送教、送课、送培训等500余场次,最大限度发挥优质师资的辐射引领作用。

五、把强化日常调度贯彻始终

坚持过程与结果相统一,把日常管理放在重要位置。建立“周清月结”工作机制,围绕集团化办学任务清单,每周对各教育集团工作进行动态调度、定期通报。落实科室分包工作机制,采取随机督导、集中督导等方式,督促指导各集团学校完成各项工作目标。加大日常考核力度,研究出台《芝罘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集团化办学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建立5大类、13大项、21小项“三级”考评体系,通过自查自评、年度考评等,既考察核心校带动作用,也考察成员校自我提升,有效激发办学活力,提升办学水平。

六、把加强总结提升贯彻始终

积极探索推进集团化办学实践,及时总结经验、迅速调整工作方法。一方面,加强阶段性总结。召开全区集团化办学工作交流观摩会,10个教育集团交流工作、分享经验、展示成果。同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界人士实地观摩、建言献策,广泛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另一方面,加强集团化办学宣传。在芝罘教育微信公众号开设专栏,报道教育集团办学动态近30期;先后在烟台日报、芝罘新闻、大众网等媒体20余次报道、宣传推广涌现出的“家门口好学校”,努力赢得更多老百姓支持和认可。

 

责任编辑:翟娇娇
首页 | 资讯 | 艺术 | 修身 | 健康 | 民族 | 国学 | 图片 | 视频 | 爱国
中华传统文化网 鲁ICP备16009085号-5 鲁ICP备16009085号-2 公网安备 37010302000620 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鲁网文[2022]3054-086号 |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2022)0000201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审核人员 鲁[2022]3701068号、鲁[2022]370109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络编辑资格合格证(2014)第0254号
山东省网络文化内容审核人员证书 文审字 鲁[2017]0001号
Copyright © 2016-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