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艺术 修身 健康 民族 国学 图片 视频 爱国 手机版
国学 文学 公益 大家 励志 故事 国学

很多已失传:中国传统行业

来源:未知 作者:传统文化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16-11-09
摘要:麻脐|广东一带的一种街边小吃,类似油糍。 补衫|补衫的人一般会一张板凳一个人坐在街边,随意挂个牌,写上补衫或逢衣,就坐等生意上门;脚边放一个箩子,里面放满了五颜六色的 碎布片 ,还有几种颜色的线和各种各样的纽扣。这些补衫人的功夫很好,一针一线
麻脐|广东一带的一种街边小吃,类似油糍。

补衫|补衫的人一般会一张板凳一个人坐在街边,随意挂个牌,写上“补衫”或“逢衣”,就坐等生意上门;脚边放一个箩子,里面放满了五颜六色的碎布片,还有几种颜色的线和各种各样的纽扣。这些补衫人的功夫很好,一针一线,均匀细致。画中公认手持的是竹制的小圈(有内圈和外圈),将衣服有破洞处用竹圈套住,然后用相同颜色的线,依照衣服原有的经纬织补。

补遮|遮,谓“伞”也。补遮,即修补雨伞。

剃头|剃头匠肩挑一条担子,前面是红色的小圆竹箩,里面藏有炭炉,炭炉上置有铜盆,如竹箩上还插有小旗杆或者刁斗者,则为官办;后面是木柜子,可以坐人,柜子里面是剃头用的梳抿、刀具、磨刀的皮带、毛巾等;手拨击着能发出嗡嗡声的唤头,到了人多的地方就改用小木梆。

卖豆花|豆腐花,就是在豆浆中缴入矢量的盐卤或石膏制成的一种食品,北方地区叫“豆腐脑”。豆腐花在是清代民间普遍喜好的食物。

 
刺绣|刺绣这一行,非一般人可入。据说精于此道,一要心静,二要眼灵手活,三要学得一手好描画,四要得师悉心传授,五要讲求天分。刺绣讲究针法纹路,各师各法,派派不同。故此一行,学者千百,能者一二。

补镬|民间称锅为“镬”,“补镬”即补铁锅。补镬者多数四五十岁,成日挑着担子转悠,一头是一个竹箩,上放一只烂铁锅,以示身份;另一头则放一个风箱拉炉,有碳、铁及一些必备的架撑,补镬者沿街叫喊,遇上生意,就地开档。

卖草药|卖药人的行头往往是在街头地上铺一块布,上摆二、三十个草藤编成的小袋,每个袋装一种药,药上有牌,牌上标明草药名,旁边再放一瓶风湿跌打药酒,后面挂一幅小招牌布,上写“名山草药”几个大字。摆开摊档之后,这些人一边蹲在地上,一边摆弄草包里的药,口中念念有词,唱起药曲。一阵,四周的人就被吸引前来参观。

卖鱼|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生态农业发达,在农田间大多开挖鱼塘,养殖鱼类。

乐器|乐器演奏。

接线|有织布就有接线,估计早已失传的行当!

钉屐|“屐”是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的一种木制鞋。明清时期,广东仕宦和下层民众都喜欢穿木屐。木屐打在麻石街上,踢踢踏踏,是老城别样的风情。卖木屐一行,除了有固定的商铺之外,还有不少中老年的匠人把做好的木屐挑到街上叫卖。他们通常一边走一边叫卖:“卖屐,有好靓的木屐卖。”这一类木屐比较粗糙,价钱也比较便宜。顾客买屐,卖屐匠人就会停下来,给顾客上皮钉屐。

车烟杆|有人吃烟,自然少不了这个行当。

 
耍禾谷|禾谷雀体形小巧,可作手玩鸟笼养,经调教能表演多种技艺,故旧社会江湖术士常用其作占卜算命的工具,训练其用嘴衔叼纸牌算命。

僧苦练|画中的和尚,穿着袈裟,将右臂袒露于外,手腕处绑着一扎点燃的香,左手摇扇煽风点火,刻意练习皮肉火烧不烂的内功。为了磨炼耐功,还用锁链扣住自己的上身,把锁头埋进地里。

卖藕|卖莲藕的小商贩。

西洋景|一只很大的箱柜,油漆得花花绿绿,画上种种图案。箱柜前面开四五个八棱小窗,茶碗大小。观众坐在板凳上,扒着窗孔看,窗上装着凸透镜,能把图片放大。艺人站在箱柜一侧,手拉绳子,扯动柜里的转轮,带动画片,顺序呈现在镜里。画片多是风景名胜、民间故事。调节转轮速度,可快可慢,形成动画的效果,形象逼真,如身临其境。

织布|简单的手纺车、手织机,这些简陋的手工织布机织出来的土布虽然粗糙,却价格便宜,经久耐用。一位织工坐在一架简单的脚踏手织机前,当经纱纬纱线用上下交织的方法交织时,由织轴引出的经纱绕过后梁,穿过经停,经丝眼将经纱上下分开,形成菱形的梭口,然后由梭子引入纬纱,再将纬纱向织口压紧以构成织物。

修痒|江湖医生专门为市民治疗皮肤病、解决皮肤瘙痒问题;古文献《周礼·天官·疾医》道:“夏时有痒疥疾”;《礼记·内则》说:“疾痛苛痒而敬仰搔之”。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清末民初,群众温饱尚未解决,弄上这样的病谁敢随便找医生上医馆啊。于是街头上那些游走四方的江湖医生,便成了他们光顾的对象。

写灯笼|逢年过节,家家户户挂灯笼,写灯笼者要粗通文墨,书法过得去,还要懂得各姓氏灯号。所谓灯号就是各姓氏创姓之初的封地地名,或是皇帝对其先人所封赠的官衔,或是对其德行美誉的褒扬。灯笼除了写上各姓氏和其灯号外,还要写上“千子万孙”、“长命富贵”、“财丁兴旺”等吉祥语。潮俗认为,灯与丁同音,写灯笼者是给人家赠丁赠福,以此为职业,会对自己“折福”。

戏法|街头变戏法。

做箩斗|用来筛米粉的,编织箩斗,一般可用广东盛产的青竹,其他茶竹、麻竹、篙竹、厘竹也可,但质量稍逊一筹。把青竹砍下后,用刀破为竹条,削成很薄的竹片,即竹篾,经过工匠的巧手编织,一只只式样美观的箩斗就做成了。

糊元宝|清明时节,是寄托对先人哀思之物。过去,这个行业很旺,很多节日都是祭祖日,这时山头烟熏火燎,哀声阵阵。不过,现在随时代变迁,这样的方式逐渐没落,更多环保和新颖的方式出现,替代了这样传统的方式。也好,如同元宝一样成为文物,糊元宝也会被代替。只是,思念是不会变的。

浇烛|《净土圣贤录》有记录:“吴浇烛,居苏州娄门,以浇烛为业,因以得名。孑身无偶,长斋,昼夜念佛。为人不欺,卖烛家争迎浇烛。吴倾油一杓,必称佛数声,以为常”。此崇祯年间的事情。唐宋以前浇烛入药,所用白蜡皆蜜蜡也。过去没有电灯,浇烛是很兴旺的行业。只见热锅烧着蜡,一旁红白蜡烛等风干即可出售了。

|一针一线,细细密织。量足而做,贴脚适合。

独角戏|一个人惊天动地,一个人上下千年。

 

责任编辑:
首页 | 资讯 | 艺术 | 修身 | 健康 | 民族 | 国学 | 图片 | 视频 | 爱国
中华传统文化网 鲁ICP备16009085号-5 鲁ICP备16009085号-2 公网安备 37010302000620 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鲁网文[2022]3054-086号 |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2022)0000201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审核人员 鲁[2022]3701068号、鲁[2022]370109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络编辑资格合格证(2014)第0254号
山东省网络文化内容审核人员证书 文审字 鲁[2017]0001号
Copyright © 2016-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