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艺术 修身 健康 民族 国学 图片 视频 爱国 手机版
国学 文学 公益 大家 励志 故事 国学

网络时代更应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来源:临海新闻网  作者:林洁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2-17
摘要:资讯类APP、微信公众号、网站置身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能切身感受到了来自网络的信息轰炸,知识获取的空前容易,使既有 文化传统 的回味体验越来越被快餐所取代。 简单点,就拿刚刚过完的春节来说,除了大吃大喝放鞭炮、纸牌麻将睡大觉,我们在这个中国人最
    资讯类APP、微信公众号、网站……置身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能切身感受到了来自网络的信息轰炸,知识获取的空前容易,使既有文化传统的回味体验越来越被“快餐”所取代。
    简单点,就拿刚刚过完的春节来说,除了大吃大喝放鞭炮、纸牌麻将睡大觉,我们在这个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里还能做什么?大家最多的感慨是:年味变得越来越淡了。不光是春节,中秋、端午、元宵等重要传统节日亦是如此,群发的电子贺卡替代了亲友间的问候,内容几乎都是各式各样的月饼、粽子、汤圆,而期间电视上大谈特谈最多的也只是“吃”,看上去热热闹闹,实则乏善可陈,不过是有“传统”儿没文化罢了。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洋节日在城市甚至农村越来越火。情人节、圣诞节、母亲节……虽然没有放假,但参与者无处不在,每个人都能为参与其中找到理由和方式,各类大众传媒还能连篇累牍地刊登大小文章助燃节日气氛。不得不承认,洋节日在国内表现得很灵动、有活力,生活化且富有人情味,这就是一种“文化”气氛。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要“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实践与养成、需求和供给、形式与内容相结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更好更多地融入生产生活各方面”。这是党中央第一次以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当此之际,我们要如何在蓬勃发展的互联网中占得一席之地,推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弘扬传统文化并不是简单的继承,不是摇头晃脑念几首古诗词、穿穿汉服流于形式,而应该结合当前时代需求,运用受众能轻易接受的“微时代”传播文化进行宣传,把传统文化中精华的东西用现代人乐于接受的方式展现出来。
    所以,不妨先从本地人入手,通过报纸开专栏、广播电视设立专题等形式,让传统文化内容“走街串巷”,焕发生机,让本土文化与本地人零距离接触,使其广为人知、植根社会,重新赢得广大群众的喜爱并成为其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据工信部统计,截至2016年9月末,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已达10.64亿户。作为全球互联网用户最多的国家,我们更应该利用好这一资源,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向广大群众推介更多更好的中国传统文化。而在此之前,需要我们用心去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创新的精神丰富传统节日文化生活,赋予其活力,给传统文化注入更多的时代气息,使更多的人主动参与其中,让传统节日不再只是谈吃,不再只是围着某台晚会絮叨吐槽。
责任编辑:晓彤
首页 | 资讯 | 艺术 | 修身 | 健康 | 民族 | 国学 | 图片 | 视频 | 爱国
中华传统文化网 鲁ICP备16009085号-5 鲁ICP备16009085号-2 公网安备 37010302000620 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鲁网文[2022]3054-086号 |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2022)0000201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审核人员 鲁[2022]3701068号、鲁[2022]370109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络编辑资格合格证(2014)第0254号
山东省网络文化内容审核人员证书 文审字 鲁[2017]0001号
Copyright © 2016-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