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
沂南县:婚俗排场做减法 文明新风做加法
“让我们红尘做伴活得潇潇洒洒,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金秋十月,在沂南县张庄镇薛家圈村的乡间道路上,两辆装扮一新的公交车正载着幸福缓缓前行。车头的大红喜字映着晨光,格外喜庆。车内,新人与20多位亲友欢聚一堂,跟着旋律轻轻哼唱,欢声笑语回荡在沂蒙山间。
提起这场别开生面的公交接亲,新娘薛蕾笑着算了一笔账:“之前打听婚车,8辆轿车租下来将近1万元钱,花费不少。改用公交车以后,算上装饰费用也才一千元,亲友同行、一路欢歌,别提多热闹了!我们之前看到县里‘喜事新办’的宣传视频,就萌生了用公交车接亲的想法。一开始父母有点顾虑,后来村红白理事会上门讲政策、算细账,他们也觉得这样既实在又有意义,省下的钱还能添作我们小家庭的启动资金。”
晨光中,公交婚车承载着亲友的祝福,缓缓驶向农家小院。这场简约而不失仪式感的婚礼,不仅见证了爱情,也折射出新时代沂南乡村的文明新风。
“过去村里办婚礼,攀比彩礼、车队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有些家庭还为此背上了债务。”镇相关负责人王俊博介绍,如今,张庄镇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喜事新办机制:全镇56个村实现红白理事会全覆盖,实行“事前劝导、事中监督、事后回访”的全流程服务;同时整合文艺资源,组建了“文明迎亲志愿队”,免费提供秧歌迎亲、歌舞表演等服务。今年以来,全镇举办的近90场婚礼中,近一半选择了自助迎亲、简约宴席的新形式。
“叮铃铃……”清脆的铃声回荡在孙祖镇高家围子村的乡间,新郎荣辉骑着装饰红绸的“二八大杠”,载着新娘王晓文,引领着一支自行车队,浩浩荡荡的将新娘接了回来。
“咱当年谁要能用自行车接亲,可是了不得的排场。如今再看这老物件,倒成了更美的新风景,看着就叫人心头一暖!”这场特别的婚礼,让围观的几位老村民感慨万千。
“当初提出用自行车接亲,我爸妈还担心不够气派。”王晓文抚着胸前的红花笑道,“后来村里红白理事长带着镇里的宣传册上门,讲了绿色婚俗的新风尚,爸妈发现这样既别致又温馨,还能把省下的钱用在装修新房上。
新人朴素的话语,正是孙祖镇婚俗改革成效的生动注脚。孙祖镇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持续倡导简约适度的婚俗新风。如今,“婚事简办”已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主动选择,他们的幸福故事,也汇成了推动移风易俗、引领文明进步的最动人的篇章。
这一转变,是沂南县持续推进婚俗改革的成果显现。近年来,当地以“自助式接亲”为突破口,建立起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推动婚事新办、简办理念在乡村落地生根。
“我们以‘让群众少花钱、办好事’为目标,通过典型示范、政策宣讲、服务跟进等方式,让文明新风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沂南县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中心负责人范为军表示,如今的沂南,“不比排场比内涵,不比彩礼比礼数”正在成为群众的新共识。
“排场做减法,幸福做加法。”新时代的沂蒙山乡,在移风易俗的滋养下,处处吹拂着文明新风,家家飘荡着幸福的歌声,焕发出更加动人的光彩。
热点信息
-
“让我们红尘做伴活得潇潇洒洒,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金秋十月,在沂南县张庄镇薛家圈村的乡间道路上...
-
“以前总觉得彩礼少了没面子,现在才明白,小两口日子过得红火,比啥都强!”近日,在宁津县长官镇李名杨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