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艺术 修身 健康 民族 国学 图片 视频 爱国 手机版
大家 文学 公益 大家 励志 故事 国学

储殷:在历史的十字路口竖起中国“路标”

来源:光明网 作者:储殷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2-26
摘要:如果要列举2017年中国外交最为引人关注的事件, 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可能会是票数最高的一件。2014年的APEC会议,2015年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2016年的G20峰会,主场外交三连发将中国参与和推动全球化进程的程度不断提升。2017年伊始

    如果要列举2017年中国外交最为引人关注的事件,“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可能会是票数最高的一件。2014年的APEC会议,2015年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2016年的G20峰会,主场外交“三连发”将中国参与和推动全球化进程的程度不断提升。2017年伊始,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宣布,中国将在今年5月主办“一带一路”国际高峰合作论坛。这是中国主场外交即将开始的“第四季”,同时也是“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从规划到实践三年多来迎来的最高规格活动。经过了“黑天鹅”层出不穷的2016年,国际格局或将迎来冷战之后最大规模的变化。在这样的一个生存与发展的十字路口之上,本次高峰论坛如同中国竖起的一座路标,为“世界向何处去”指明中国的答案。

  第一,“一带一路”堪称推动全球化进程的“中国方案”。本次高峰论坛将为这一方案“优化升级”,推动全球化浪潮持续涌动。全球化进程在2016年遭遇了当头棒喝。英国脱欧给本就风雨飘摇的一体化先行者欧盟再添新伤,特朗普当选则为现有国际体系体量最大的国家投下了孤立主义阴影。此外,全球化在带来发展的同时,累积的一系列问题也有集中爆发之虞。恐怖主义威胁依然严峻,世界经济在失衡中缓慢复苏、地缘危机演变成地缘冲突、难民问题积重难返,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遭遇了新的挫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带一路”作为中国为全球化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突出务实合作、互利共赢,在全球化遭遇挫折的背景下高歌猛进。各大经济走廊建设稳步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网络渐次成形,沿线国家贸易流动愈加顺畅。在“一带一路”规划落地以来,选择这样的一个时刻总结经验,探寻合作共赢的新方向,将为陷入阴霾的全球化进程拨云见日,提供全球化的“中国方案”。

  第二,本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成为全球治理的标志性事件。全球治理这一理念发源于冷战尾声,伴随着上一轮“世界向何处去”的思辨,全球治理在机制与路径上不断探索前进。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始终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并积极承担与自身角色相适应的责任。中国始终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应该一律平等。习近平主席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表示,“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努力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本次论坛的举办,将在形式上为解决全球化问题提供新方式。通过高峰论坛的形式,为解决全球化问题提供广泛而多层次的对话渠道,将全球问题置于一个具备舒适度和参与性的多边语境之下,通过灵活对话探索解决全球治理困境的新方式、本次论坛的举办,同时也将在内容上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的实践方案。当前全球治理面临的问题是发展的问题,要把发展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协调的突出位置。本次论坛突出国际合作,强调对接与联通,实现战略对接与发展联动,从而为创新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案。

  第三,“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中国领导人天下情怀的再次体现。“天下”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愿景宏大的概念。“天下”不同于传统西方政治哲学下的普世价值,而是强调一种对于人类和世界的整体关切。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而中国在享受全球化红利的同时,也在以“天下为怀”的胸怀来为世界提供新的解决方案。“一带一路”实现了沿线国家的优势互补,提供了开放性、包容性、共享性的发展平台。这种发展成果由全体参与者共享,以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为己任,正是天下情怀在全球化时代下的新体现。正是因为具有了这样的胸怀,“一带一路”才能够在三年多来得到沿线国家的大力支持,得到周边国家的积极响应。而高峰论坛的召开,将会为这一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合作倡议提供更加深入与广泛的发展前景,从而实现人类文明“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的新发展。

   (作者系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晓彤
首页 | 资讯 | 艺术 | 修身 | 健康 | 民族 | 国学 | 图片 | 视频 | 爱国
中华传统文化网 鲁ICP备16009085号-5 鲁ICP备16009085号-2 公网安备 37010302000620 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鲁网文[2022]3054-086号 |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2022)0000201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审核人员 鲁[2022]3701068号、鲁[2022]370109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络编辑资格合格证(2014)第0254号
山东省网络文化内容审核人员证书 文审字 鲁[2017]0001号
Copyright © 2016-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