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
诸城市:孝德新风浸润乡村 绘就“老有颐养”幸福光景
今年以来,诸城市以乡风文明建设为引领,深入挖掘和传承孝德文化,围绕老年群体实际需求,整合资源、凝聚民心,系统推进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走出了一条富有地域特色、彰显传统美德的新时代助老之路。
在诸城市石桥子镇龙石头河网格,一处由村民自愿无偿提供的闲置宅院,如今变身成为暖意融融的助老食堂。每天中午,全村26位80岁以上老人欢聚于此,共享免费午餐。饭菜飘香之间,流淌的是邻里亲情,传承的是孝老敬老的淳朴民风。一顿“热乎饭”,不仅是生活上的照料,更是乡村孝德文化在新时代的具体实践,体现了村民对长者由衷的敬爱与关怀。
龙石头河网格的孝善实践,是诸城市推动乡风文明、弘扬孝德文化的一个生动缩影。面对老龄化趋势,诸城市从“一餐热饭”入手,向“精神慰藉”延伸,不断拓展孝德文化的时代内涵,努力绘就一幅“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温暖图景。
孝德之风的传递不止于一村一社。西楼子网格党支部发挥引领作用,创新推出“有房出房、有粮出粮”的众筹共建模式,动员村民、公益组织等共同参与助老食堂建设,凝聚起守望相助的乡村合力。同时,该网格推行“老老互助”机制,鼓励低龄老人帮扶高龄、行动不便的邻里,一起做饭就餐,饭后开展书法、剪纸等文娱活动,形成了“低龄帮高龄、健康助失能”的可持续养老服务机制。
“孩子在外忙,我们年纪大了做饭也不方便。现在食堂饭菜热乎,吃得舒心,还能和老伙计们热热闹闹唠唠嗑!”西楼子网格赵大爷的这番话,道出了老人们共同的心声。同样,吴家楼网格的助老食堂也为70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午餐,让孝德文化在“舌尖上的关怀”中持续浸润人心。
规范运营提升服务品质,温情陪伴传承孝道家风。走进慈元养老服务中心,房间明亮,设施齐全,护理人员专业悉心,每天为老人测量血压、指导康复,夜间也坚持巡房照料。“我们把入住的每位老人都当成家人,从生活照料到精神陪伴,都要做得细致周全。”中心负责人赵宇说。除了专业照护,中心还定期组织文娱活动,逢年过节或老人生日,都会精心筹备仪式,传递家庭般的温暖与尊重。
“住得开心,吃得放心,院长和工作人员都特别照顾,在这里像家一样温暖!”老人们朴实的话语,没有华丽辞藻,却是最实在的认可。
“以前去市里医院,路远又难排队,现在专家直接到镇上,家门口就能看病,太省心了!”在石桥子卫生院的义诊现场,一位老人感慨道。为了让农村老人不出远门也能“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石桥子镇推动镇卫生院与潍坊市人民医院等三甲医院建立合作,定期邀请专家下沉坐诊,把优质医疗服务送到老人身边,以实际行动诠释对长者健康的深切关怀。
孝老爱亲传美德,移风易俗树新风。诸城市将孝德传承融入日常,通过春节文艺表演、中秋爱心慰问、重阳敬老宴等节庆活动,不断营造孝老爱亲的浓厚氛围;对行动不便的老人,组建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上门帮扶、帮办代办等服务;每年组织评选“好婆婆”“好媳妇”等先进典型,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让孝德榜样可学可及,让尊老敬老蔚然成风。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下一步,诸城市将继续以乡风文明建设为抓手,传承弘扬孝德文化,探索更多符合乡村实际的养老服务新模式,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让孝德之光持续照亮龙城大地。
热点信息
-
今年以来,诸城市以乡风文明建设为引领,深入挖掘和传承孝德文化,围绕老年群体实际需求,整合资源、凝聚民...
-
“让我们红尘做伴活得潇潇洒洒,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金秋十月,在沂南县张庄镇薛家圈村的乡间道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