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艺术 修身 健康 民族 国学 图片 视频 爱国 手机版
资讯 资讯 跟主席学国学 活动 公告

聊城大学:三阶递进,利用“非遗”扩大美育影响力

来源:中华传统文化网 作者:聊城大学 人气: 发布时间:2024-01-11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聊城大学把学校美育与“非遗”保护传承结合起来,依托地方丰富“非遗”资源,发挥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等学科平台优势,培养懂审美、会技艺、能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聊城大学把学校美育与“非遗”保护传承结合起来,依托地方丰富“非遗”资源,发挥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等学科平台优势,培养懂审美、会技艺、能创新的传承人群,开展传承实践活化“非遗”技艺,形成了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实践活化的环环相扣、三阶递进的大学生美育工作模式,有效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扩大“非遗”美育的人才与群众基础,带动全社会提高对“非遗”之美的认知。

一、理论研究先行,深入挖掘“非遗”美育内涵

一是建设学科平台深化“非遗”理论研究。大力建设“非遗”相关学科专业,依托所属首个全国曲艺理论学术研究基地、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非物质遗产保护学、山东省民间美术资源保护与研发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实践基地等相关研究平台,组织专家学者积极投身地方“非遗”的研究保护传承。二是发挥研究团队保护传承力量。学校民间美术遗产保护传承团队系统开展田野调查与理论研究,建设“非遗”图像信息数据库、民间艺人口述史资料库与“非遗”博物馆,联合民间艺人、文化企业对“非遗”项目进行生产性保护,实现民间美术遗产“见人见物见生活”;传统音乐研究传承团队在运河沿岸进行地毯式田野调查,收集整理500余首民歌、曲艺、歌舞、戏曲、器乐作品,收集118本民间乐谱,并对这些艺术遗珠重新编排,让它们重登舞台、美丽再现。这两个团队的传承研究项目均因成效突出获评山东省文艺创新奖。三是支持教师个人研究传承活动。东昌府年画是中国四大年画之一,张宪昌教授倾力搜集、整理年画十几万张,建立聊城大学民俗研究所,开设年画传承课程,使这项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现生机,《文汇报》称其“一个学者,拯救了东昌府年画。”刘哲教授创立国内首个“中国尺八讲演堂”,带动学生近300人爱上尺八演奏,在省内巡回讲演超过80场,听众超过3万人,“讲演堂”被评为山东省“特别受百姓喜爱的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其他突出人员还有凭借山东快书填补聊城曲艺类“泰山文艺奖”空白的贾振鑫老师、让龙舟文化扎根江北水城的吕艳丽、潜心运河文化研究与利用的郑民德等。

二、人才培养跟进,厚植“非遗”美育群众基础

一是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一方面面向相关专业学生开设“非遗”专业理论课、田野调查课与实习实践课,纳入学分统计,培养精通“非遗”项目历史文化、制作工艺、产业化的专门人才;另一方面面向“非遗”爱好者开设“非遗”展示和传承课程,深化他们对“非遗”项目的认识和理解,培养能够体会“非遗”之美、弘扬“非遗”文化的燎原“火种”。目前,学校面向学生开设了包括聊城地域民间艺术资源、山东琴书等10余门专业或选修“非遗”课程,近4000名学生修学课程。二是设立美育创新项目促进“非遗”深度体验。依托博雅大讲堂与羡林大讲堂,邀请“非遗”技艺传承人、传统文化研究名家、文化产业专家来校讲授美育公开课,深度解读“非遗”项目的历史文化内涵,现场演示“非遗”作品的艺术魅力,展现“非遗”文化的产业未来,并以传统师徒相授的方式开设传承课程、建立传承基地。截至目前,两个大讲堂共举办近120期,受众人数近6万人。三是支持学生开展“非遗”第二课堂活动。建立了包括大学生艺术团、民间艺术协会、民族管弦乐团等10余个“非遗”相关的传统文化社团,同时把“非遗”传承等活动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每年寒暑假,学校依托这些社团派出大量社会实践小分队,深入社会开展曲艺名家进校园、百场微演走一线、传统文艺轻骑兵等活动,进行舞龙舞狮、琴书、剪纸等“非遗”项目展示,有力增进了中小学生及群众对“非遗”之美的认知与理解。

三、复原活化创新,推动“非遗”之美再现生活

一是促进“非遗”与时俱进。张宪昌教授沉潜国家级“非遗”东昌府木板年画30年,顺应时代审美推陈出新,带领学生不断开发年画新的品类和形式,创建东昌年画研究会、东昌府年画博物馆,把东昌木版年画打造成一个地方文化品牌。刘哲教授把复兴尺八古乐作为使命,创立“中国尺八讲演堂”,开展校园尺八演奏培训,还创作出大量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尺八新乐,推动尺八古音重响故里。二是打造“非遗”文化品牌。吕艳丽教练带领聊大龙舟队斩获241枚大型赛事金牌,代表中国队参加第十六届龙舟世锦赛,摘得U24组别全部七个比赛项目6枚金牌、1枚银牌,越来越多的聊大学生和市民群众通过聊大龙舟了解了龙舟文化、喜欢上赛龙舟。因为龙舟队的品牌效应,第九届中国大学生龙舟锦标赛在聊城举行,目前地方政府正在争取龙舟赛事常驻举办地。三是推进“非遗”重现舞台。学校传统音乐研究团队师生深入挖掘地方音乐资源,复活创作了民歌《运河太平号》《黄河号子》等音乐作品,重新编排柳林花鼓、运河秧歌等传统音乐、舞蹈受到当地群众的喜爱,其中《运河太平号》还成功入围山东省申报“群星奖”名单。受政府委托,学校创作了《薪火相传——聊城民间歌舞专场晚会》《唱响运河(山东段)——运河流域民间音乐歌舞专场晚会》等主题晚会,有力促进了运河文化、黄河文化在聊城及山东的复兴与传播。

责任编辑:翟娇娇
首页 | 资讯 | 艺术 | 修身 | 健康 | 民族 | 国学 | 图片 | 视频 | 爱国
中华传统文化网 鲁ICP备16009085号-5 鲁ICP备16009085号-2 公网安备 37010302000620 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鲁网文[2022]3054-086号 |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2022)0000201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审核人员 鲁[2022]3701068号、鲁[2022]370109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络编辑资格合格证(2014)第0254号
山东省网络文化内容审核人员证书 文审字 鲁[2017]0001号
Copyright © 2016-2023